中醫告訴你:艾灸和針灸的區別
其實生活當中有非常的針灸,都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好處也是比較多的,那么比我們的生命帶來的高度也是比較大的,艾灸和針灸到底有什么樣的區別呢?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安全呢?有很多的人們在生活當中都是喜歡艾灸的,那么中醫針灸到底有什么樣的好處呢?
其一,針灸與艾灸都是通過刺激*穴位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但針灸只屬于物理療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還陽草”美稱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藥性治療與物理治療的雙結合。
其二,針灸如把握不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針消毒不好的話還可能會交叉感染,而艾灸則不然,屬于外部自然療法,沒有副作用。在民間流傳著“多年頑疾,艾灸除之”的說法,意思是對艾灸對治療陳舊性頑疾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外臺秘要》十四卷中記載:“是以御風邪以湯藥、針灸、蒸熨,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其能,針,藥,湯,散皆所不及者,艾為最要。”所謂“針所不為,艾之所宜”所講的便是其中的道理。
其三,針灸療法主要是通過針刺刺激*穴位,會使人產生刺痛感,而艾灸療法則是靠點燃的艾柱或艾條在*相應穴位薰灼灸烤,加上其本身的藥理作用,會使人產生暢快輕松之感,因此,建議一些害怕刺痛者可選擇艾灸療法。
其四,古人講究,針灸之法主瀉,艾灸之法主補,長期進行灸療可起到固本正陽,去病養生,扶正祛邪,延年益壽的功效,非常適合寒性體質壯陽養生。
可見,艾條灸和針灸療法并不是同一種療法,而且有很大差別。
艾灸能治哪些常見病
艾條灸法又名灸療。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詳細記載,由于其安全性高、能養生保健,因而流傳很廣,在我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中醫認為,灸療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可廣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施灸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氣,因此要注意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女性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形下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其實艾灸和針灸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的,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功效也是不一樣的,生活當中我們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來進行區分,保護我們的身體才是最好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輕松的解決我們這樣的現象,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創作,這樣區別的話也能夠治療我們身體當中的疾病,而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是比較大的。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