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情況不宜針灸 要注意!
大家都知道針灸能夠治療我們身體當中的疾病,給我們身體帶來了好處也是比較大的,但是有很多的人們并不是特別的了解,針灸也是有著非常多的好處的,而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是比較多,在這10種情況下是不能夠使用針灸的,需要及時的注意,那么到底是哪10種情況呢?
什么情況下不宜針灸
1、需針刺的皮膚局部有、感染、潰瘍、破損、瘢痕及腫瘤者,也不宜進行針灸,針灸會導致加局部炎癥及疼痛病情。
2、孕婦、高齡產婦及有習慣性流產者要謹慎進行針灸。這類人的腹部、腰骶部有些穴位禁用針灸或拔罐。這些穴位很多帶有活血通經的作用,所以孕婦產婦很容易引起流產;婦女在月經期間如不是為了調經,也不宜用針。
3、劇烈波動期、對外界的刺激比較敏感的人和高血壓的患者,也要謹慎用針灸。
4、患有凝血功能障礙的人、因損傷后出血不止的人或者患有自發性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針灸,針灸會導致傷口止血不利,有瘀腫的情況。所以這幾類人盡量避開針刺血管,以防出血。
5、患實熱、陰虛發熱的患者,一般也不建議用針灸治療,因為艾灸療法有溫熱助陽作用,治療不得還會加重病情。
6、過度飽腹、精神高度緊張、過度勞累、處于嚴重饑餓狀態的人以及大失血后的患者,不宜馬上針灸,以避免在針灸時中發生暈針現象,需等身體恢復后再治療。
7、體質虛弱的患者,不宜過強度的刺激,針灸時也應采用臥位。
8、胸背部、脅肋部、眼區、項部等部位穴位,應盡量掌握好針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再進行針灸治療。
9、在關節活動部位以及臉面部、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的治療方法。在高溫環境下,則要慎用灸法,以免發生燙傷。在進行針灸時還需注意少數人會皮膚過敏,避免皮膚起泡等等。
10、針灸過程中,如果進針時有觸電感覺,疼痛明顯或針尖觸及堅硬組織時,應要停止繼續,而不宜繼續進行。
不同體質、不同季節,它所相對應的選穴和手法也有所講究。所以,一定要和專業針灸的醫生詢問清楚療法,與醫生好好溝通,如實反映自己的身體狀況及病癥,這樣針灸治療才能更安全更起效。
針灸可以治療哪些病
1、呼吸系統疾病:急慢性鼻竇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感冒、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兒童和單純性哮喘患者)、急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
2、五官科疾病:急性結膜炎、麥粒腫、干眼癥、弱視(12歲以內)、近視(青少年)、視疲勞、單純性白內障、青光眼(降眼壓)、牙痛、拔牙后疼痛、牙齦炎、急慢性咽炎、耳鳴耳聾(突發性、發病早期)、口腔潰瘍。
3、消化系統疾病:食道、賁門痙攣、噎嗝、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過多、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緩解疼痛)、單純急性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結腸炎、便秘、腹瀉、腸麻痹。
4、神經系統疾: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早期3-6個月之內者)、面肌痙攣、中風后遺癥(恢復期)、周圍性神經疾患、小兒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早期,六個月以內者)、美尼爾氏綜合癥、失眠(不伴抑郁者效果佳)、神經性膀胱功能失調、遺尿、肋間神經痛。
5、骨關節疾病:肩周炎、網球肘、頸椎病、腰椎病、落枕、腰痛、腱鞘炎、腱鞘囊腫、骨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6、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白帶異常、乳腺增生、痛經、崩漏、經間期綜合癥、更年期綜合癥。另可用于輔助治療卵巢早衰、子宮肌瘤、不孕。
7、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壓、腦供血不足、老年性癡呆等,可以使用針灸作為輔助治療。另外,針灸亦可以作為老年性癡呆的預防保健方法。
8、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肥胖癥、慢性疲勞綜合癥、痤瘡、黃褐斑等。其中,甲亢、甲低或甲狀腺結節、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多使用針灸作為輔助治療方法。
針灸帶來了非常好的效果,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好處也是比較多的,生活當中,我們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來使用針灸,給外面的生活帶來的幫助也是比較多比較大,所以生活當中按照上面所說的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啊,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健康的狀態也是比較好的,也能夠完美的解決我們身體。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