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過程出現(xiàn)6種意外 該怎么應對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xiàn)一些非常重要的現(xiàn)象,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好處也是比較多的,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針灸的時候,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是最好的,保護我們的生命更加的健康的,那么真有的過程出現(xiàn)6種意外應該怎么應對才是最重要的呢,具體的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滯針
針刺進皮后,有時遇到捻轉(zhuǎn)、提插發(fā)生困難,甚至不能將針退出者,稱為“滯針”。大多因受術(shù)者緊張而引起肌肉痙攣,或捻轉(zhuǎn)幅度太大以致肌纖維纏繞針身所致。對精神緊張者應解除其顧慮,放松肌肉,或在附近按摩。若因肌纖維纏繞針身,可反向捻轉(zhuǎn),待針松動后出針。
2.暈針
初次接受針刺者往往由于精神過于緊張,或體質(zhì)虛弱,疲勞、空腹,或針刺手法過強等原因,均易引起暈針。其表現(xiàn)為頭暈眼花、面色蒼白,心慌氣短、多汗肢冷等。出現(xiàn)暈針現(xiàn)象時,應立即全部出針,平臥,放低頭部,喝少量涼開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復。
3.刺傷重要臟器
針刺過程中或留針時出現(xiàn)心跳增快、氣悶、紫紺等癥狀,大多是由于刺傷心、肺,腎、髓等重要臟器而引起,應立即送醫(yī)院搶救。
4.斷針
多因針身銹損剝蝕,或捻轉(zhuǎn)手法太強,或滯針、彎針后處理不當,致使針身折斷,殘斷留在體內(nèi)。此時要沉著、冷靜,用左手固定穴位周圍皮膚,不要移動體位,如斷端露于皮外的,可用手或鑷子拔出,如斷針深不可見,應手術(shù)取出。
5.彎針
進針時指力不勻,用力過猛,或進針后因強烈針感使針刺部位的肌肉急劇收縮,或留針時變動體位,均可使針身彎曲。遇到彎針,宜將針順勢拔出。如因體位變動所造成,應先恢復原來體位,然后出針。
6.皮下瘀斑
由于臉部特別是眼周的肌膚比較薄,毛細血管也比較豐富,所以一般拔針時按壓針口的時間也會相對延長,如果止血時間不夠,就容易造成皮下毛細血管出血引起瘀斑,類似皮膚的瘀傷。這個時候不要慌張,瘀斑形成的24小時以內(nèi),用冰水敷傷口,以收縮毛細血管止血;如果已經(jīng)過了24小時,可以用熱毛巾敷傷口,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瘀斑散去。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各種針刺時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法,如果針刺時出現(xiàn)意外情況,千萬不要驚慌,應沉著應對。
中醫(yī)針灸養(yǎng)生的7大注意
針灸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一種技術(shù),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治療身體腰酸背痛疾病,還可以幫助減肥。那么針灸有這么多的好處我們可以用針灸來養(yǎng)生,但是要注意針灸養(yǎng)生七大事項要注意。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jù)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總之,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yī)者對病人認真負責,嚴肅細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預防事故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及時的按照正確的方法來進行應對,這些意外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好處也是比較多,所以按照上面所說的這樣的方法來應對,幫助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完美解決我們身體當中多種疾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好的健康的狀態(tài)才是最好的一種方式的。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diào)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jīng)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zhì)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xiàn)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shù)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nèi)發(fā)揮切割、剝離等手術(shù)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chǎn)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chuàng)口,更無
-
中醫(yī)針灸養(yǎng)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zhí)中著的《針灸資生經(jīng)》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