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針、中醫針灸的神秘分支
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意思是指耳朵是*重要經脈匯聚的地方。中國古時候的醫家就發現,在耳朵上面有好多點,用細針刺這些點(也即是耳穴),能減輕或消除某些病的癥狀。后來,慢慢就形成了針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耳針。
王不留行籽貼耳穴,能起到治病或者保健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但具體怎么操作?如何找到有效穴位?
耳針療法易于掌握,操作簡便,應用廣泛,尤其對各種疼痛,急性炎癥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較好療效。根據經絡學說,十二經絡都和耳部有直接聯系。因此當*發生疾病時,耳殼上的相應區域便出現一定的反應點,耳針療法,最重要是找到病變部位相應的點,比如關節痛,可取病灶區、腎上腺區;腰痛取腰椎、腎、膀胱;胃痛取胃、小腸、肝、脾;痛經取卵巢、腎、內分泌;高血壓病取腎上腺、肝、腎、皮層下區等。
但耳針療法始終是一種醫療行為,建議只有有經驗有執業資格的醫師才能進行,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這就是耳穴留置王不留行籽法。”
王不留行藥粒有行血通經的功用。留置王不留行籽為非穿刺性取穴,效果好,甚至患者可以自己更換穴位,方便易行。但是,我們怎么樣才能找到留置的穴位呢?
找穴位有兩種方法,耳穴是耳廓表面與*臟腑經絡、組織器官、四肢軀干相互溝通的部位,如留置王不留行籽只是為了調理臟腑,行保健功效,可參照耳穴分布圖,尋找到與臟腑相對應的穴位;如果本身是有疾病,耳穴留置是為了治療功能,那么要明白,當*的內臟或軀體發病時,往往在耳廓的相應部位出現壓痛敏感、皮膚特異性改變或者變形、變色等反應,我們只需要找到這些反應點就可以。
找病變部位相對應的耳穴,在醫院可以用耳穴探測儀器觸壓耳穴,用以探找低電阻點,作為疾病治療和診斷時的參考。如果是個人,建議可以用普通的探筆或者探棒進行耳穴觸診。下圖是黃泳副主任給我們展示的耳穴探棒,其頭部有伸縮功能,觸探時,沒有病變的部位不會感覺疼痛,但稍有病變部位,將探棒點在對應穴位上,輕輕壓縮,則可感覺疼痛。(小編親身體會:其他部位沒有問題,沒有疼痛感覺,但耳垂“眼”部確是痛得厲害。注:小編近視多年。)用小小的一支探棒探穴,簡便易行,日常可互相操作。
找準穴位后,先進行局部消毒,將貼附于小方塊膠布的王不留行籽,貼于穴位上,用食、拇指捻壓王不留行籽至酸沉麻木或疼痛為止,每日可自行按揉50-100次。以有痛為度,每穴留置2一3天,至下次治療,更換穴位,更換王不留行籽,兩耳交替進行。一般10次為一療程,大部分23個療程可顯效。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