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針耳穴雙管齊下治驚厥
驚厥系小兒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的緊急狀態。臨床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兩眼凝視、上翻或斜視,頭多后仰,面肌及四肢呈強直性或陣攣性抽搐。一般經數秒至數分鐘而自行緩解,亦有反復發作或持續不止的。按病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針灸主要用于前者。
針灸救治驚厥,現代報道首見于二十年代中期。自建國后至今,一直有這方面的文章刊載。治療上,也是以體針為主,高熱驚厥配合刺血法,更能提高療效;有用針刺配合按摩,也獲得較好的效果。近年來,更深入對療效的客觀化進行研究,通過與藥物對照,止痙時間明顯以針剌為佳。目前針灸控制驚厥的有效率在95%以上。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水溝、印堂、后溪透勞宮、涌泉、合谷。
配穴:曲池、少商、四縫、大椎、足三里。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每次取2、3穴,據癥情變化加配穴。均以速刺法進針。水溝,針尖呈30度角向上剌入深05~1厘米,用高頻率、大幅度捻轉瀉法。如效不顯加其它穴。其中,后溪穴透刺,可斜向勞宮,捻轉加小提插,強刺激后出針。余穴亦采用同樣手法,均不留針。另外,印堂、少商、四縫等可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一般如綠豆至黃豆大。如驚厥持續不止,可留針。每日1~2次。
體針加按摩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針刺穴:曲池、合谷、十宣、大椎、太沖、迎香;2、按摩穴:膻中、身柱、筋縮穴旁開2寸范圍內。
配穴:痰濁神昏加勞宮、豐隆,口噤項強加風府、廉泉。
(二)治法
主穴為主,體針與按摩并用。針刺操作:曲池、合谷及配穴,速刺進針,瀉法不留針,余穴均以三棱針點刺出血。按摩操作:醫者以左手握住患兒的肢體,使掌心或大、小魚際為著力點,在上述諸穴的位置,上下作輕微的運摩(用蛋清作潤滑劑),待局部出現密集的、含于皮膚內的毛細刺狀物為止。每日1~2次。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百會。
配穴:十宣、曲池、大椎、水溝、太沖、行間、四縫。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據癥加配穴。百會,用28號1.5寸不銹鋼毫針,沿頭皮刺入針體2/3,留針6小時。配穴,除四縫穴及十宣穴點刺擠出血外.余穴均強刺激不留針。每日1次。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輪6。
配穴:屏尖、緣中。
(二)治法
穴區先以2%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脫碘,以28號0.5寸毫針輪6穴,左手捏住耳和針尖,右手強捻轉針柄數次后出針,擠出血2~3滴。癥情重者加配穴,方法同上。每次一側耳,重者雙側,每日1~2次。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