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語出《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是謂春夏養陽,以養陽之生長;秋冬養陰,以養陰之收藏。這種理論,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春夏,陽令也,春時陽生,夏時陽盛。春時陽始生,風寒之邪尚為患,故春時應注意御寒保暖,民間諺語謂春季不宜過早減衣,亦即此理,以養*之陽。夏時陽極盛,暑熱邪盛,大熱耗氣,氣者陽也,故大熱亦傷*之陽。夏夜人們喜納涼,易受寒濕之邪,寒濕傷陽。夏季炎熱,人們喜冷飲,飲食太過則易傷陽,故夏時既要善處陰涼以避大熱,又要避免過食冷飲以防傷陽;夏夜納涼,當避濕露,適當蓋覆,以避寒濕。
秋冬,陰令也,秋時陰收,冬時陰藏。秋冬之時燥邪為患,易傷陰,故秋冬之時宜服用滋陰之品或搽用滋潤護膚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氣之濕潤亦有助于避免燥邪。秋時漸寒,冬時寒盛,人們喜食辛辣好飲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內熱,酒易生濕熱,飲食太過則傷陰。因此,秋冬之時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過食辛辣和過量飲酒,以防傷陰。
人們以為春之溫邪、夏之暑邪易傷陰,春夏當養陰;秋之涼邪、冬之寒邪易傷陽,秋冬當養陽。為何《內經》獨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呢?春溫夏暑易傷陰,秋涼冬寒易傷陽,人之所共知。且于春夏,人們知養陰而不知養陽;于秋冬,人們知養陽而不知養陰。故春夏之際,有因求養陰卻傷及陽者;秋冬之時,有因求養陽而傷及陰者。《內經》以世人之多疏忽,而善養生之圣人能識之,故言“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從四時陰陽之變,是謂“以從其根”。
好文推薦:北京燕窩市場出現“問題血燕” 具有美白效果的水果有哪些
相關文章
-
女性如果沒有性生活會得婦科病嗎?很多人都認為婦科病一定與性生活有關,甚至有的人還認為有婦科病的女性私生活不檢點。這其實是很無知的言論,因為與性生活有關的
-
這些原因讓你看著比同齡人更顯老很多的年輕人雖然年齡比較小,但是身體和面貌和年長的人非常的相似,也就是說提前衰老了。生活中很多的惡習和不良的習性都會導致
-
告訴你為什么吃中藥需要忌口實踐證明,吃中藥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各自的性能,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藥物的治療作用均
-
沒有性生活也會得婦科病嗎很多人都認為婦科病一定與性生活有關,甚至有的人還認為有婦科病的女性私生活不檢點。這其實是很無知的言論,因為與性生活有關的
-
HPV疫苗接種期間可以過性生活嗎?看完你就知道了HPV是人乳頭瘤病毒,分為低危和高危兩種類型,低危型HPV(如6、11)會誘發一系列生殖器疣。高危型HPV共15種,其中以16和18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