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黃連湯妙用辨治心悸
《傷寒論》173條說:“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黃連湯由黃連3兩,炙甘草3兩,干姜3兩,桂枝3兩,人參2兩,半夏半升,大棗12枚組成。有清上溫下,調和寒熱,升降陰陽之功。方中黃連苦寒上清胸中之熱,干姜辛溫下去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開苦降,平調寒熱,上下并治,以復中焦升降之職而為君。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溫陽升清兼以解表,二藥共用,可使升降復司,胃腸安和而為臣。人參、甘草、大棗補中益氣,共奏扶正驅邪之功而為佐,諸藥使寒散熱消,中焦得和,陰陽升降復常,痛嘔自愈。
該方臨證大多用于胃腸道疾病的辨治,而筆者抓住其病位的“胸”,其病機的陰陽升降失調,其癥的心中煩悶等,將該方應用于心悸辨治,收效良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中的黃連素具有顯著的擴張血管、抗心律失常作用;干姜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桂枝有鎮靜、強心利尿、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作用;黨參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炙甘草、半夏提取物皆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筆者體會,凡心悸等心系病癥見陰陽不交,升降失調,上熱下寒者,皆可圓通應用該方,現舉驗案二則。
案一、心悸(心血管神經癥,頻發室性早搏)
趙某,男,34歲。陣發性心慌、胸悶20余天,2010年2月23日初診。因心情郁悶,常熬夜,疲憊過度感心慌、胸悶20天,逐漸加重,發作頻繁,動輒尤甚,嚴重時伴惡心、上腹部滿悶不舒,醫院診為心律失常(頻發室性早搏),服用西藥和中成藥治療,效不明顯而來求治。診見:陣發性心慌、心跳有頻發停頓感、胸悶,不時惡心伴上腹部滿悶不舒,心煩,焦慮,口干,自汗,無口苦,納差,眠差,二便調,舌質暗,苔白厚中間黃膩,脈滑、促。心率88次/min,早搏20余次/min。四診合參,辨證為厥陰病,寒熱不調,陰陽失和,心神不寧。治宜清上溫下,通陽益氣,安神定悸,方予黃連湯加味:黃連、炙甘草、干姜各20g,桂枝、炒棗仁、茯神、生龍骨、生牡蠣、清半夏各30g,黨參15g,靈磁石60g,紅棗12枚(掰開),5劑。日1劑,水煎,晝3服,睡前1服。二診:藥后,心慌、胸悶、心煩、焦慮明顯緩解,上腹部滿悶不舒減輕,惡心消失,仍不時自汗,動輒有氣短之感,上方加黃芪30g,五味子15g,繼服10劑,諸癥悉除。
按:該案患者心身過勞而致陽氣耗損,氣機郁滯,痰濁郁阻,陰陽不交,陽不得降而痰熱擾于上,熱留胸中,耗傷心氣,上擾心神則發心悸胸悶氣短,心煩焦慮不安;陰不得升而寒邪滯于中,則惡心、上腹部滿悶不舒,總為上熱下寒,陰陽升降失常之證。故治以黃連湯重在升降陰陽之氣,方中黃連主清胸中之熱,該藥有良好的除煩熱、消痞滿功效,既治心中煩悸,又治心下痞滿。干姜通心助陽,“主胸滿……溫中”(《本經》)。桂枝既可交通陰陽以助升降,又能溫寒邪。半夏“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化痰降逆,和胃消痞。炙甘草、黨參、紅棗益心氣,和中焦,復常氣機暢達,以助陰升陽降。加茯神、炒棗仁在于寧心安神,近代著名中醫臨床家祝味菊謂其為強心治悸的對藥,取其溫陽和營,潛鎮浮陽,養心安神之功。加生龍骨、生牡蠣、靈磁石,以潛陽納氣、鎮心安神。二診仍不時自汗,動輒氣短乃心氣不足較甚,加黃芪“補虛”,益心氣,固表止汗;加五味子“主益氣”,滋腎陰,生津斂汗。筆者臨證辨治心悸時,常對證加以黃芪、五味子對藥,二者既可補心氣,升心陽,又能斂心陰,收心氣,相得益彰。方證相應,故療效彰顯。
該方臨證大多用于胃腸道疾病的辨治,而筆者抓住其病位的“胸”,其病機的陰陽升降失調,其癥的心中煩悶等,將該方應用于心悸辨治,收效良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中的黃連素具有顯著的擴張血管、抗心律失常作用;干姜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桂枝有鎮靜、強心利尿、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作用;黨參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炙甘草、半夏提取物皆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筆者體會,凡心悸等心系病癥見陰陽不交,升降失調,上熱下寒者,皆可圓通應用該方,現舉驗案二則。
案一、心悸(心血管神經癥,頻發室性早搏)
趙某,男,34歲。陣發性心慌、胸悶20余天,2010年2月23日初診。因心情郁悶,常熬夜,疲憊過度感心慌、胸悶20天,逐漸加重,發作頻繁,動輒尤甚,嚴重時伴惡心、上腹部滿悶不舒,醫院診為心律失常(頻發室性早搏),服用西藥和中成藥治療,效不明顯而來求治。診見:陣發性心慌、心跳有頻發停頓感、胸悶,不時惡心伴上腹部滿悶不舒,心煩,焦慮,口干,自汗,無口苦,納差,眠差,二便調,舌質暗,苔白厚中間黃膩,脈滑、促。心率88次/min,早搏20余次/min。四診合參,辨證為厥陰病,寒熱不調,陰陽失和,心神不寧。治宜清上溫下,通陽益氣,安神定悸,方予黃連湯加味:黃連、炙甘草、干姜各20g,桂枝、炒棗仁、茯神、生龍骨、生牡蠣、清半夏各30g,黨參15g,靈磁石60g,紅棗12枚(掰開),5劑。日1劑,水煎,晝3服,睡前1服。二診:藥后,心慌、胸悶、心煩、焦慮明顯緩解,上腹部滿悶不舒減輕,惡心消失,仍不時自汗,動輒有氣短之感,上方加黃芪30g,五味子15g,繼服10劑,諸癥悉除。
按:該案患者心身過勞而致陽氣耗損,氣機郁滯,痰濁郁阻,陰陽不交,陽不得降而痰熱擾于上,熱留胸中,耗傷心氣,上擾心神則發心悸胸悶氣短,心煩焦慮不安;陰不得升而寒邪滯于中,則惡心、上腹部滿悶不舒,總為上熱下寒,陰陽升降失常之證。故治以黃連湯重在升降陰陽之氣,方中黃連主清胸中之熱,該藥有良好的除煩熱、消痞滿功效,既治心中煩悸,又治心下痞滿。干姜通心助陽,“主胸滿……溫中”(《本經》)。桂枝既可交通陰陽以助升降,又能溫寒邪。半夏“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化痰降逆,和胃消痞。炙甘草、黨參、紅棗益心氣,和中焦,復常氣機暢達,以助陰升陽降。加茯神、炒棗仁在于寧心安神,近代著名中醫臨床家祝味菊謂其為強心治悸的對藥,取其溫陽和營,潛鎮浮陽,養心安神之功。加生龍骨、生牡蠣、靈磁石,以潛陽納氣、鎮心安神。二診仍不時自汗,動輒氣短乃心氣不足較甚,加黃芪“補虛”,益心氣,固表止汗;加五味子“主益氣”,滋腎陰,生津斂汗。筆者臨證辨治心悸時,常對證加以黃芪、五味子對藥,二者既可補心氣,升心陽,又能斂心陰,收心氣,相得益彰。方證相應,故療效彰顯。
相關文章
-
介紹幾種可以替代名貴中藥藥效的常見藥材我們都知道名貴的中藥具有很好的滋補功效,適當的食用可以起到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名貴的中藥的價格確實也很貴,一些
-
枸杞泡水喝有哪些好處?美容養顏排毒泡水喝對人體有諸多好處,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能夠讓皮膚變得白里透紅,能夠加快人體自由基的排泄,能夠讓皮膚變得更有彈性,能
-
脾虛要如何調理 推薦幾種調理脾虛的方法脾虛的人群要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調理方法,脾虛人群通過藥膳可以有效改善身體虛弱的情況,脾虛的人群容易出現手腳冰涼體質虛
-
去火氣的中藥有哪些 這些食材很重要身體上火是很常見的現象,但如果擱到中醫理論上對上火的解釋和分類是分好多種的,如:肺火、胃火、心火、肝火等等,而且每種上火
-
如何進行預防過敏反應呢春暖花開的時節里,此時對有些人來說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因為在此時可以觀賞到很多的花草樹木,但對于有些人在接觸了花粉刺激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