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溫并用法在臨床中的應用
寒溫并用在外感病的應用
外感病囊括外感傷寒、外感溫病。傷寒側重于風寒之邪為病,多新感即發;溫病則側重溫熱邪氣為患,分為伏邪和新感。固然臨證中同時傳染寒熱病邪的環境未幾,然而隨著病情的進展,寒證也可呈現熱象,熱證亦可呈現寒象,或者溫邪先伏于內、新寒復感于外亦不少見。故對于此類寒熱錯雜的環境,宜寒溫辨證,溫散清冷并投。劉英鋒運用寒溫合辨的經驗組方柴胡杏仁湯,取《傷寒論》小柴胡湯與《溫病條辨》杏仁湯合方而成(柴胡、黃芩、法半夏、甘草、杏仁、桑葉、連翹、白蔻仁、滑石、茯苓、梨皮),用于治療高熱不退的疑難病證,每能收到杰出成果。
王蕙蘭等報道自擬寒溫并用方治療感冒192例臨床察看示意:辛涼、辛溫并用加用清熱解毒的固定處方成果較著優于對照組Vc強力銀翹片,方中荊芥、羌活、白芷均為辛溫發散、祛風解表藥,配辛涼的薄荷及寒涼的蟬衣發散風熱,寒溫并用以更好地發散外邪,銀花、板藍根清熱解毒,既針對病原而治病,又可防化熱于未然,桔梗宣肺利咽,配甘草對咽喉腫痛有杰出療效。
寒溫并用法在其他疾病中的應用
梁穎瑜以為嶺南地區多濕熱為病,濕熱之邪具有陰陽的差異屬性,同時存在于體內,也能夠理解為寒熱錯雜而致的病證,而濕與熱兩種病邪“以陽為旺則從陽,以陰為旺則從陰”,其病理性質能夠隨疾病正邪兩邊的演變而呈現“從陰”、“從陽”的改觀,此時,只用寒涼,每易耗傷陽氣,促其化陰,純投溫熱,又會助熱傷陰。當此錯綜復雜的改觀之際,應因勢利導,祛邪外出,宜寒溫并用,清熱祛濕,兼顧脾胃,并按照具體環境而調節寒溫用藥,以期祛邪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
相關文章
-
介紹幾種可以替代名貴中藥藥效的常見藥材我們都知道名貴的中藥具有很好的滋補功效,適當的食用可以起到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名貴的中藥的價格確實也很貴,一些
-
枸杞泡水喝有哪些好處?美容養顏排毒泡水喝對人體有諸多好處,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能夠讓皮膚變得白里透紅,能夠加快人體自由基的排泄,能夠讓皮膚變得更有彈性,能
-
脾虛要如何調理 推薦幾種調理脾虛的方法脾虛的人群要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調理方法,脾虛人群通過藥膳可以有效改善身體虛弱的情況,脾虛的人群容易出現手腳冰涼體質虛
-
去火氣的中藥有哪些 這些食材很重要身體上火是很常見的現象,但如果擱到中醫理論上對上火的解釋和分類是分好多種的,如:肺火、胃火、心火、肝火等等,而且每種上火
-
如何進行預防過敏反應呢春暖花開的時節里,此時對有些人來說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因為在此時可以觀賞到很多的花草樹木,但對于有些人在接觸了花粉刺激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