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止咳化痰中成藥
寶寶抵抗力較差,天氣變化就會出現感冒癥狀,同時還會引起小兒咳嗽。服用西藥治療咳嗽副作用較大,為寶寶們推薦幾種止咳化痰的中成藥。
(1)川貝清肺糖漿:本品含有枇杷葉、苦杏仁、川貝母、麥冬、地黃、甘草、桔梗、薄荷等成分。功能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用于風熱感冒引起的燥咳,咽干咽痛。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引起的肺熱咳嗽,唇鼻干燥,頭痛,舌紅少津等癥有良效。口服每次15~30毫升,一日3次。小兒酌減。
(2)二母寧嗽丸:本品由石膏、知母、貝母、梔子、黃芩、瓜蔞子、茯苓、桑皮、枳實、五味子、橘皮、甘草等組成。功能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熱蘊肺,肺熱咳嗽,痰黃而黏,不易咯出,胸悶氣促,久咳不止,聲啞喉痛。口服每次2丸(12~18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小兒酌減。
(3)通宣理肺丸:本品由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制)、茯苓、枳殼(炒)、黃芩等組成。目前市售除丸劑外,還有顆粒、膏滋、膠囊、口服液等不同劑型。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適用于治療風寒表證之咳嗽氣促,惡寒重、發熱輕,頭痛鼻塞,咳嗽痰白,無汗而喘者。丸劑:口服每次2丸(12克),每日2~3次。風熱感冒及陰虛咳嗽忌用。忌食生冷油膩之品。
(4)橘紅片(丸、沖劑):藥物組成為橘紅、陳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蘇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蔞皮、浙貝母、地黃、麥冬、石膏等。功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胸悶口干。可用于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服法:大蜜丸,每次12克;小蜜丸,每次12克;片劑,每次4片。每日2次。
(5)養陰清肺膏:含地黃、麥冬、白芍、玄參、牡丹皮、川貝母、薄荷、甘草等成分。除膏滋外,沖劑、口服液、丸劑、糖漿、合劑等制劑功用均相同。功能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用于陰虛肺熱,內燥津虧之咳嗽少痰,口干舌燥,咽喉腫痛,乳蛾喉痹,久嗽音啞。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腭扁桃體炎、慢性咽炎有療效。服法:膏滋每次15~20克;沖劑每次1包(15克);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蜜丸每次2丸(18克)。均為每日2次。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6)川貝止咳露:含川貝、百部、枇杷葉、前胡、薄荷腦、桔梗、桑白皮等成分。功能止嗽祛痰。用于風熱咳嗽,痰多上氣或燥咳。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3次;小兒減半。
(7)小兒咳喘靈沖劑:主要成分為麻黃、金銀花、苦杏仁、板藍根、石膏、甘草、瓜蔞等中藥。功能宣肺,清熱,止咳,祛痰,平喘。適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小兒肺炎,癥見咳嗽不爽,身熱有汗,微惡風寒,頭痛鼻塞,口干咽痛,舌苔薄黃者。服法:沖劑,2歲以內,每次1克(每袋包裝含lo克);3~4歲,每次1.5克;5~7歲,每次2克。每日3~4次,開水沖服。
(8)兒童止咳液:含紫菀、枇杷葉、前胡、苦杏仁、桔梗、大青葉、百部、麻黃、甘草等中藥成分。功能清熱潤肺,宣肺降氣,祛痰止咳。用于咳嗽氣喘,咯痰黃稠或痰出不爽,咽干喉痛及小兒支氣管炎癥。服法:l~3歲,每次5毫升;4歲以上,每次10毫升,均為每日4次。(10)兒童清肺口服液(蜜丸):藥物組成為麻 黃、桑白皮、黃芩、紫蘇葉、青礞石等。功能清肺,祛痰,止嗽。用于小兒肺經痰熱,外感風寒引起的身熱面赤,咳嗽氣促,痰多黏稠,咽痛聲啞等。服法:口服液 1次20毫升(2支),每日3次;6歲以下每次10毫升(1支)。蜜丸每次1丸(3克),每日3次。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治療小兒咳嗽的中成藥,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除了藥物治療外,家長還可以給孩子吃一些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水果,如梨,蘋果等。
-
介紹幾種可以替代名貴中藥藥效的常見藥材我們都知道名貴的中藥具有很好的滋補功效,適當的食用可以起到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名貴的中藥的價格確實也很貴,一些
-
枸杞泡水喝有哪些好處?美容養顏排毒泡水喝對人體有諸多好處,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能夠讓皮膚變得白里透紅,能夠加快人體自由基的排泄,能夠讓皮膚變得更有彈性,能
-
脾虛要如何調理 推薦幾種調理脾虛的方法脾虛的人群要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調理方法,脾虛人群通過藥膳可以有效改善身體虛弱的情況,脾虛的人群容易出現手腳冰涼體質虛
-
去火氣的中藥有哪些 這些食材很重要身體上火是很常見的現象,但如果擱到中醫理論上對上火的解釋和分類是分好多種的,如:肺火、胃火、心火、肝火等等,而且每種上火
-
如何進行預防過敏反應呢春暖花開的時節里,此時對有些人來說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因為在此時可以觀賞到很多的花草樹木,但對于有些人在接觸了花粉刺激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