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氣和引經藥是辨證論治的后續環節
中醫治病是通過四診手段收集病人的信息,對人和病整體地進行辨證論治。一般認為辨證和論治是中醫治病的兩個主要環節。只要辨證無誤,論治有據,處方選藥恰當就能取得較好療效。然而,臨床醫生常感困惑的是,有時辨證論治無誤而實際療效卻不理想。筆者體會,主要是忽視了諸如治則、治法乃至煎藥法、服藥法等后續環節。
胃氣是藥和病的中介環節
中藥治病以口服給藥為主,藥物必須經過消化系統的吸收才能發揮療效。這里所說的消化吸收功能即是中醫學里所謂的“胃氣”。因而胃氣實際上是中藥與疾病間的中介環節。誠如金代醫家成無己所說:“藥之所以能勝邪者,必持胃氣施布藥力,始能溫、汗、吐、下之,以逐其邪氣,邪氣勝胃氣絕者,湯藥縱下,胃氣不能施布,雖神丹豈能為效乎”。自從《內經》提出“安谷者生,絕谷者亡”、“脈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觀點起,歷代醫家常從胃氣的盛衰、存亡來判斷疾病的輕重及預后的吉兇,并把“無犯胃氣”視為藥治通則,廣泛用以指導虛、實、寒、熱諸多證候的治療,指出處方用藥必須做到“內外諸病,應設藥物之中,凡與胃氣相違者,概勿施用,投藥之頃,宜加三思!
覽讀前人醫著,自張仲景治傷寒保胃氣到溫熱派治溫病時時顧護胃陰,從東垣為內傷勞倦設脾胃論至葉天士創脾胃分治之說,諸多前賢的治病實踐無不與此規矩相合,且總結了許多無犯胃氣的方法如:虛證補陰須防滋膩礙胃;益陽宜防熱傷胃津;虛不受補不可峻補宜先健運脾胃;實證清里不可苦寒敗胃;溫散不可耗泄胃氣;攻伐適度,中病即止等等。對前人的這類教誨,后學者尤當時時復習,念念不忘,每至臨證之際才不會因用藥太猛傷及胃氣這一中介環節而導致治療失敗。誠然,在邪氣極盛足以損傷胃氣之時,速用猛藥攻邪逐寇,亦正是為了保護胃氣,此即張仲景“急下存陰”之旨意,當不可偏廢。
引經藥是方藥與病位間的中介
病變部位有表、里、上、下之分,有經、絡、臟、腑之別,有此臟彼臟之異,形式多樣,表現不一。不同的中藥對不同病變部位的效果各異,有的對此臟效佳,有的對彼臟有益,或者藥勢上浮,或者藥勢下行……。因此,中藥治病就有歸經的理論。但這尚不夠細,不能概括全部的臨床現象,所從又萌生出“引經藥”之說。所謂引經藥是指有些藥物具有引領其它藥物達到某一病變部位的特異作用,猶如向導一樣,稱為引經報使?梢娨浰幘褪菧贤ǚ剿幣c病變部位間的中介環節。
-
怎么才能有效的緩解疲勞?有許多人常常感到休息也不能夠很好地解除疲勞,但又找不出什么原因,
-
孕婦高血脂怎么辦?調整飲食很關鍵懷孕期間暴飲暴食或者吃得太過油膩,容易出現高血脂的問題,高血脂會引起手腳麻木,而且會嚴重影響腹中胎兒健康,所以孕期高血脂
-
嗜睡哪些癥狀預示著疾病到來春困是季節轉換中導致人們發生生理變化的反應,此時隨著氣溫不斷攀升,導致血管血液得到極大擴張,這樣體內勢必溫度有所提高,繼
-
發生衰老后身體會出現哪些明顯變化人在到了一定年紀后,為之大家的身體和心理發生很大變化,特別是臉上的汗毛逐漸的變多,并且頭頂頭發有變薄,而且鼻子和耳朵都有
-
出現腋下異味中醫如何治療生活中在進行劇烈身體活動后,為之此時大家都會身體有出汗現象,繼而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是非常難以讓身旁人所接受的,然而有的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