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介紹 防風入藥的七則驗方
防風是一味常見的中草藥,別名銅蕓、回云、回草、百枝,為解表藥,祛風藥,中醫介紹,防風“乃風藥中之潤劑”,那么防風都是如何用藥的呢?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防風入藥的七則驗方。
1、治四時外感、表實無汗用九味羌活湯。方用防風、羌活、蒼術、白芷、生地、黃芩各9克,川芎6克,細辛、甘草各3克,水煎服。
2、治抑郁所致經閉用防風、陳皮、柴胡、制香附、九香蟲、川樸、枳實、川芎、川牛膝、當歸各10克,白芍15克,砂仁4克,水煎服,對經行不暢、頭暈、乏力等癥有較好療效。
3、治脾胃虛弱所致大便溏泄方用升陽益胃湯。用黃芪60克,半夏、人參、炙甘草各30克,防風、羌獨活、白芍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澤瀉、柴胡、白術各9克,黃連6克,加姜3片、棗3枚,水煎服。
4、治風熱壅盛、表里俱實用表里雙解的防風通圣散。方用防風、麻黃、荊芥、薄荷、連翹、當歸、川芎、白芍、白術、黑山梔、熟軍、芒硝各15克,桔梗、石膏、黃芩各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共為細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5、治大便帶血用槐角丸。方用防風配以槐角、槐花、黃芩、大黃、枳殼、地榆炭、芥穗、當歸等,對痔漏下血、大便帶血有較好的止血作用;用槐花30克,側柏炭15克,芥穗、枳殼各9克,加防風、升麻、大黃各9克(均炒炭),共研細末,每日早晚空腹服6克,米湯調服,能入血分而止血。
6、治表虛自汗用玉屏風散。方用防風、黃芪各10克,白術20克,水煎溫服。此方"發在防芪收在術",內外兼顧,為益氣固表止汗的良方。
7、治中風引起的風秘、氣秘用搜風順氣丸。方中用防風配以熟軍、車前子、火麻仁、山藥、牛膝、郁李仁等,制成蜜丸,口服每次1丸,一日1~2次。
上述關于防風治病疾病的方子,在實踐中得到很好的證明,大家在服用上述方劑前請先詢問醫生,實現科學用藥。
相關文章
-
睡眠不好怎么辦?排除疾病因素再改善睡眠不好會影響身體素質,并且也會影響到自身的免疫功能,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實際上睡眠不好,要警惕是否疾病引起的某些疾
-
發生咳嗽后如何醫治呢大家都知道春天相對氣溫是極不穩定的,所以對于生活中的免疫力較弱的人群來說很容易發生咳嗽、感冒疾病,特別是有些人群在受
-
出現醉酒后如何解酒現在的節假日和工作應酬等,為之平時的生活中都少不了進行飲酒的習慣,使其有的人群會因感情深厚和工作的良好溝通等,使之此時都
-
生活中如何調理血虛體質中醫診病都講究望聞問切,并且根據身體的實際體質,使其是由于血虛所造成,還是身體因氣虛所致身體危害,尤其是生活中發生身體血
-
夜間盜汗常用的偏方都有哪些呢夜間盜汗往往代表著身體出現了疾病,需要及時的進行調理,這樣才能夠避免更嚴重后果的發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預防是最重要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