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寄生湯治關節炎和腰肌勞損等病
[組成]:獨活三兩(9g)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各二兩(各6g)。
[用法]:上藥唆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溫身勿冷也。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方解]:本方證為風寒濕時久不愈,以致損傷肝腎,耗傷氣血所致。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肝主筋,膝為筋之會。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筋骨失養,故肢節屈伸不利。風寒濕邪客于腰膝筋骨,故腰膝疼痛,或麻木不仁。《素問·痹論》說:“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彈簧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素問·逆調論》又說:“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治宜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祛邪與扶正兼顧。方中獨活辛苦微溫,長于祛下焦風寒濕邪,蠲痹止痛,為君藥。防風、秦艽祛風勝濕;肉桂溫里祛寒,通利血脈;細辛辛溫發散,祛寒止痛,均為臣藥。佐以寄生、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當歸、芍藥、地黃、川芎養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扶助正氣,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又為使藥。本方配伍特點是以祛風寒濕藥為主,輔以補肝腎、養氣血之品,邪正兼顧,有祛邪不傷正,扶正不得礙邪之義。諸藥相伍,使風寒濕邪俱除,氣血充足,肝腎強腱,痹痛得以緩解。
[運用]:
1、本方為治療痹證時久,而正氣不足者。以腰膝冷痛,關節屈伸不利,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為證治要點。若痹證屬于濕熱實證者,非其所宜。
2、對痹證疼痛較劇者,可酌加制川烏、制草烏、白花蛇等以助搜風通絡,活血止痛之效;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溫陽散寒;濕邪偏盛者,去地黃,酌加防己、薏苡仁、蒼術以祛濕消腫;正虛不重乾,可減地黃、人參。
3、慢性關節炎、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癥、風濕性坐骨神經痛等,屬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者,均可應用。
[附方]:
烏頭湯(《金匱要略》)麻黃、芍藥、黃芪各三兩(各9g),甘草炙,三兩(9g),川烏五枚(6g)唆咀,以蜜二升(50g),煎取一升,即出烏頭。上前四味唆咀,以水三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每服七合,不知,盡服之。功用:溫經祛濕,散寒止痛。主治:寒濕痹證。關節劇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熱,舌苔薄白,脈沉弦。
本方為寒濕痹痛證而設,與獨活寄生湯相比,組成藥物雖少,但方中川烏與麻黃相配,祛痹止痛之力較著;黃芪與芍藥、甘草合用,益氣養血,和營緩急,并能制約烏、麻之峻烈。溫經止痛作用優于獨活寄生湯,但補虛之力較弱。
-
哪些食物能補氣血?推薦五種補氣血的食物龍眼肉和桑葚干具有補氣血的作用,其中含有豐富的鐵質,能有效改善氣血虛虧的問題,紫葡萄干具有調理氣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氣血
-
十二個治療感冒的偏方讓你告別感冒困擾雖然夏季炎熱,但是有不少人還是患上了感冒,然而感冒是最常見的一種病,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是感冒的滋味相信很多人都不想再嘗
-
癲癇發作很痛苦 中醫治療有良方癲癇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也叫羊癲風,羊角風。癲癇發作時,患者十分痛苦,表現為全身痙攣,四肢僵直,當癲癇發作時,極
-
癲癇發作痛苦不堪 且看中醫調理癲癇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俗稱羊癲風,癲癇發作時,患者十分痛苦,也極易造成危險,嚴重危威脅了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
-
5種治療肩周炎效果較好的中成藥肩周炎是一種由于長期工作姿勢過于固定,肩部持續受力肌肉得不到放松導致的一種勞損性疾病。西醫對于肩周炎無非是多休息減少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