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癰
【證候特征】
熱毒瘀結,血敗肉腐成癰所引起的肺癰癥狀,如發熱,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濁痰,甚至膿血相兼等,是肺痛的征候特征。本病發病多急,常突然出現惡寒或寒戰,高熱,午后熱甚,咳嗽胸痛,咯吐粘濁痰,經過旬日左右,痰量增多,咯痰如膿,有腥臭味,或膿血相兼,甚則咯血量多,隨著膿血的大量排出,身熱下降,癥狀減輕,病情有所好轉,經數周逐漸恢復。如膿毒不凈,持續咳嗽,咯吐膿血臭痰,低燒,出汗,形體消瘦者,則可轉入慢性。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數實。恢復階段,多見氣陰兩虛,故舌質紅或淡紅,脈細或細數無力為多見。
【病因病機】
本病由感受外邪,內犯于肺,或痰熱素盛,蒸灼肺臟,以致熱變血瘀,蘊釀成癰,血敗肉腐化膿。
1.感受外邪 多為風熱外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因風寒襲肺,未得及時表散,內蘊不解,郁而化熱,肺受邪熱熏灼而成。
2.痰熱素盛 平素嗜酒太過或嗜食辛辣厚味,釀濕蒸痰化熱,熏灼于肺;或肺臟宿有痰熱,或他臟痰濁瘀結日久,上干于肺,形成肺癰。若宿有痰熱蘊肺,復加外感風熱,內外合邪,則更易引發本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癰》曾指出“此癥系肺臟蓄熱,復傷風邪,郁久成癰”。
3.勞累過度,正氣虛弱,則衛外不固,外邪易乘虛侵襲,是致病的重要內因。
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質屬實、屬熱。因邪熱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絡,血滯為瘀,而致痰熱與瘀血互結,蘊釀成癰,血敗肉腐化膿,肺損絡傷,膿瘍潰破外泄,其成癰化膿的病理基礎,主要在于熱變血瘀。
本病的病理演變過程,可以隨著病情的發展,邪正的消長,表現為初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等不同階段。
1.初期,因風熱(寒)之邪侵犯衛表,內郁于肺,或內外合邪,肺衛同病,蓄熱內蒸,熱傷肺氣,肺失清肅,出現惡寒、發熱、咳嗽等肺衛表征。
2.成癰期,為邪熱犯肺,蒸液成痰,氣分熱毒浸淫及血,熱傷血脈,血為之凝滯,熱空血瘀,蘊釀成癰,表現高熱、寒顫、咳嗽、氣急、胸痛等痰瘀熱毒蘊肺的征候。
3.潰膿期,為痰熱與瘀血壅阻肺絡、肉腐血敗化膿,肺損絡傷,膿瘍潰破,排出大量腥臭膿痰或膿血痰。
4.恢復期,為臟病內潰外泄之后,邪毒漸盡,病情趨向好轉,但因肺體損傷,故可見邪去正虛,陰傷氣耗的病理過程,繼則正氣逐漸恢復,癰瘍漸告愈合。若潰后膿毒不盡,邪戀正虛,每致遷延反復,日久不愈,病勢時輕時重,而轉為慢性。
【診斷】
1.發病多急,常突然寒戰高熱,咳嗽胸痛,咯吐大量腥臭濁痰,甚則膿血相兼。
2.膿血濁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口啖生黃豆或生豆汁不覺有腥味者,便為肺癰。此外,慢性病變還可見“爪甲紫而帶彎”,指端呈鼓槌樣。
3.胸部X線攝片,肺部可見大片濃密炎癥陰影或透亮區及液平面。
4.支氣管碘油造影、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等,有助于肺癰的診斷。
【鑒別診斷】
肺癰須著重與下列病證鑒別:
1.風溫 風溫初起以發熱、咳嗽、煩渴或伴氣急胸痛為特征,與肺癰初期頗難鑒別。但風溫經正確及時治療,一般邪在氣分即解,多在1周內身熱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經1周,身熱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復升,咯吐濁痰,喉中腥味明顯,應考慮有肺癰的可能。
2.肺臟其他疾患表現之痰熱蘊肺證 亦可見發熱、咳嗽、胸痛、咯痰帶血等癥狀。但其多為氣分邪熱傷及血絡,病情較輕,屬痰熱蘊肺證,常咯吐黃稠濃痰,痰量多,夾有血絲或咯鮮血;肺癰則為瘀熱蘊結成癰釀膿潰破,病情較重,可見咯吐大量腥臭膿血濁痰。
【辨證要點】
1.掌握病性 本病為熱毒瘀結于肺,成癰釀膿,故發病急,病程短,屬于邪盛證實。臨床以實熱證候為主要表現。
2.辨別病期 根據病程的先后不同階段和臨床表現,辨證可分為初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以作為分證的依據。
【治療原則】
清熱散結,解毒排膿以祛邪,是治療肺癰的基本原則。針對不同病期,分別采取相應治法。如初期以清肺散邪;成癰期,清熱解毒,化瘀消癰;潰膿期,應排膿解毒;恢復期,陰傷氣耗者養陰益氣,若久病邪戀正虛者,當扶正祛邪。在肺癰治療的過程中,要堅持在未成膿前應予大劑清肺消癰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膿者當解毒排膿,按照“有膿必排”的原則,尤以排膿為首要措施;膿毒清除后,再予補虛養肺。
肺癰發病較急,邪盛證實表現突出,因此,用藥切忌溫熱辛散,以防邪熱鴟張。同時,亦不宜早投補斂之劑,以免助邪資寇,延長病程,即使見有虛象,亦當分清主次,酌情兼顧。
【辨證施治】
1.初期
癥狀:發熱微惡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膿性痰,痰量由少漸多,胸痛,咳時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黃或薄白,脈浮數而滑。
治法:清肺散邪。
方藥:銀翹散。 方中用銀花、連翹、蘆根、竹葉辛涼宣泄,清熱解毒;配荊芥、薄荷、豆鼓助銀花、連翹以辛散表邪,透熱外出;桔梗、甘草、牛蒡子輕宣肺氣。 若內熱轉甚,身熱,惡寒不顯,咯痰黃稠,口渴者,酌加石膏、黃芩、魚腥草以清肺泄熱;痰熱蘊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葉肅肺化痰;肺氣不利,胸痛,呼吸不暢者,配括栝蔞皮、郁金寬胸理氣。
2.成癰期
癥狀:身熱轉甚,時時振寒,繼則壯熱不寒,汗出煩躁,咳嗽氣急,胸滿作痛,轉倒不利,咳吐濁痰,呈黃綠色,自覺喉間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肺化瘀消癰。
方藥: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 千金葦莖湯以葦莖為主藥,葦莖即蘆根,甘寒輕浮,善清肺熱,為肺癰必用之品;輔以冬瓜仁清熱化痰,利濕排膿,能清上澈下,肅肺氣,與主藥配合則清肺宣變,滌痰排膿;桃仁活血化瘀,使瘀消癰散。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通暢則肺得肅降,桃仁潤肺滑腸,與冬瓜仁配合可瀉濕熱從大便而解,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熱而排膿,下利腸胃而滲濕,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解。本方清熱之力弱,配用如金解毒散,以黃芩、黃連、黃柏、山梔清火瀉熱。另可酌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敗醬草、銀花、魚腥草等以加強清熱解毒消癰之力。咯痰黃稠,酌配桑白皮、栝樓、射干、海蛤殼以清化痰熱;痰濁阻肺,咳而喘滿,咯痰濃濁量多,不得平臥者,配葶藶子、大黃以瀉肺通腑泄濁;熱毒瘀結,咯膿濁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黃丸以解毒化瘀。
3.潰膿期
癥狀:咯吐大量膿血痰,或如米粥,腥臭異常,有時咯血,胸中煩滿而痛,甚則氣喘不能臥,身熱,面赤,煩渴喜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數實。
治法:排膿解毒。
方藥:加味桔梗湯。 方中用桔梗宣肺祛痰,排膿散結,用量宜大,若藥后略有惡心亦無妨,反可助膿痰排出;苡仁、貝母、橘紅化痰散結排膿;銀花、甘草清熱解毒;葶藶子瀉肺除壅,白芨去腐逐瘀,消癰止血。另可加黃芩、魚腥草、野蕎麥根、敗醬草、蒲公英等清肺解毒排膿。 咯血酌配丹皮、山梔、蒲黃、藕節、三七等涼血化瘀止血。津傷明顯,口干舌燥,可加玄參、麥冬、花粉以養陰生津。如氣虛不能托膿,加生黃芪托里透膿。癰膿潰泄不暢,膿液量少難出,配山甲片、皂角刺以潰癰排膿,但咯血者禁用。
4.恢復期
癥狀:身熱漸退,咳嗽減輕,咯吐膿血漸少,臭味亦減,痰液轉為清稀,精神漸振,食欲改善,或見胸脅隱痛,難以久臥,氣短乏力,自汗,盜汗,低熱,午后潮熱,心煩,口干咽燥,面色不華,形瘦神疲,舌質紅或淡紅,苔薄,脈細或細數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清熱。
方藥:沙參清肺湯合竹葉石膏湯
【轉歸預后】
本病預后與熱毒的輕重,體質的強弱,診治是否及時、得當等因素有關。凡能早期確診,及時治療,在初期即可截斷病勢的發展不致成癰;若在成癰期得到部分消散,則病情較輕,療程較短。老人、兒童、體弱和飲酒成癖者患之,因正氣虛弱或肺有郁熱,須防其病情遷延不愈或發生變證。多數患者經初期。成癰期而進入潰膿期,此期為病情順逆的轉折點,其關鍵在于膿液能否通暢排出。凡膿得暢泄,癥狀輕者為順;膿臭異常,經久不凈,癥狀加重者為逆。潰膿階段若發生大量咯血,應警惕血塊阻塞氣道,或氣隨血脫的危象,當按照“血證”治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如膿潰后流人胸腔,是為嚴重的惡候。此外如遷延轉為慢性,有手術指征者,可請外科處理。
【預防與調攝】
本病初期,一旦確診,應及早治療,以截斷疾病發展,多能痊愈而無后遺癥狀。 患者宜食用具有潤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生梨、枇杷、蘿卜等。 忌油膩厚味及一切辛辣刺激海腥之物,如辣椒、韭菜、海蝦等。嚴禁煙酒。
-
呼吸系統疾病注意什么?如何護理更好呼吸系統疾病給人體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會嚴重影響到肺部健康,會出現呼吸障礙問題,會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呼吸系統疾病應該要
-
老年性哮喘如何治療?老年人更容易得哮喘,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應該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加強人體的抗病能力,能緩解哮喘的癥狀,治療哮喘要規范化
-
中醫如何治療鼻竇炎?中醫治療鼻竇炎效果比較顯著,最好選擇中醫中藥治療,并且要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養成勤喝水的習慣,鼻竇炎的患者要做好保暖工作
-
如何護理哮喘患者?哮喘患者最好選擇中醫治療,并且要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助于疾病的治療,過分緊張會加重哮喘的癥狀,并且要增加養分的攝入量,同時
-
支氣管哮喘怎么辦?支氣管哮喘發作時,應該要消除緊張的情緒,緩解緊張壓抑的情緒,并且要注意飲食清淡,同時也要了解引起的過敏原,盡量遠離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