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肝火犯肺和脾濕犯肺
肝火犯肺和脾濕犯肺,是臨床上常見的兩種肺部犯病的證候,且都為實證。所不同者,一為肝肺實火,一為睥肺痰濕也。現(xiàn)將其病因與證治簡述如下。
1.肝火犯肺:肝屬木,肺屬金,所以此證又叫木火刑金證。其因或由患者素有肝火,不得消除,或由肝氣郁結(jié),久而不解,化火犯肺所致。臨床表現(xiàn)除咳嗽陣作,痰少而稠,或咳咯鮮紅色血液外,尚有胸脅隱痛或灼痛,煩熱口苦,急躁易怒,或更有頭眩目赤,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等。宜瀉肝清肺。用黛蛤散合瀉白散加減:海蛤殼、桑皮、白芨各15克,粳米(布包煎)30 克,地骨皮、黃芩、麥冬、知母各12克,沙參18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 劑,取汁600毫升,并以此汁加青黛9 克,再煎5分鐘,分3次服,其效頗佳。方中以青黛、黃芩瀉肝火;海蛤殼、桑皮、知母、地骨皮清肝熱,化稠痰,止咳嗽;白芨止血;麥冬、沙參滋陰潤肺;粳米、甘草養(yǎng)胃和脾。
2.脾濕犯肺:中醫(y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若飲食不節(jié),脾失健運,聚濕生痰,上逆犯肺,則成脾濕犯肺證。此證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咳嗽痰多,色白清稀,易于咯出,胸悶氣緊,脘痞納差,口干不飲,口淡或口中發(fā)甜,舌淡苔白厚膩,脈弦滑或濡緩等。其治當燥濕化痰、降氣止咳。宜用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蘇子(炒)、白芥子(炒)、萊菔子(炒)各9克,半夏15克,茯苓、陳皮、前胡、杏仁各12克,枳殼18克,炙甘草 3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背部發(fā)冷者,加干姜12克,五味子9克,細辛6克;痰聲漉漉而喘者,加麻黃9克,射干12克。方中蘇子降氣行痰;白芥子暢膈除痰;萊菔子消食化痰;半夏燥濕化痰;陳皮利氣降痰;茯苓滲濕化痰;枳殼寬胸理肺;杏仁、前胡止咳祛痰,降氣平喘;甘草調(diào)和諸藥,補脾和胃;干姜、細辛、五味子溫化痰濕,斂肺潤肺;加麻黃、射干降氣平喘、祛痰利咽。
總之,上述兩種證候,前者是先有肝火、后有肺熱之證,后者是先有脾濕中阻,繼而又見痰濕雍滯肺臟之表現(xiàn)。雖皆屬實證,但治法卻大相庭徑。 (陳國華)
-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注意什么?如何護理更好呼吸系統(tǒng)疾病給人體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會嚴重影響到肺部健康,會出現(xiàn)呼吸障礙問題,會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呼吸系統(tǒng)疾病應該要
-
老年性哮喘如何治療?老年人更容易得哮喘,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應該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加強人體的抗病能力,能緩解哮喘的癥狀,治療哮喘要規(guī)范化
-
中醫(yī)如何治療鼻竇炎?中醫(yī)治療鼻竇炎效果比較顯著,最好選擇中醫(yī)中藥治療,并且要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養(yǎng)成勤喝水的習慣,鼻竇炎的患者要做好保暖工作
-
如何護理哮喘患者?哮喘患者最好選擇中醫(yī)治療,并且要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助于疾病的治療,過分緊張會加重哮喘的癥狀,并且要增加養(yǎng)分的攝入量,同時
-
支氣管哮喘怎么辦?支氣管哮喘發(fā)作時,應該要消除緊張的情緒,緩解緊張壓抑的情緒,并且要注意飲食清淡,同時也要了解引起的過敏原,盡量遠離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