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之急性發熱!
急性發熱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溫熱疫毒之氣,導致體溫升高,伴有面赤、煩渴、或有惡寒,脈數等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證,在運用中醫療法之前,宜先查明發熱原因。
西醫學中某些慢性疾病合并急性感染性或原因不明的發熱,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診斷:
1 體溫在37.3℃以上,可高達39.5℃~40℃,并持續數小時以上不退者,或體溫下降后,又逐漸升高,或伴有惡寒、寒戰、口渴喜飲,舌紅苔黃,脈數等癥。
2 臨床表現有與原發疾病相關病癥及外感發熱常伴有的其他癥狀,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系,有利于疾病的診斷。
3 具有不潔飲食史,輸血傳染史,職業病史等。
4 結合病史及臨床表現,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血、尿、大便常規,血沉、血、尿和骨髓培養,X線檢查以及其他針對病因的特殊檢查,常可有異常發現。
5 注意與內傷發熱、寒熱真假相鑒別。
[辨證論治]
1 衛表證
癥狀:發熱惡寒,鼻塞流涕,頭身疼痛,咳嗽,或惡寒甚而無汗,或口干咽喉痛,或身重脘悶,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治法:解表退熱。
例方:風寒證選荊防敗毒散,風熱證選銀翹散。
2 肺熱證
癥狀:壯熱,咳嗽或喘促,痰黃稠或痰中帶血,胸痛,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止咳平喘。
例方:麻杏石甘湯。
3 胃熱證
癥狀:壯熱,口渴引飲,口臭,面赤心煩,舌紅苔黃,脈洪大有力。
治法:清胃瀉火。
例方:白虎湯。
4 腑實證
癥狀:壯熱,日晡熱甚,腹脹、腹痛、痞滿,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煩躁譫語,舌苔焦燥,或有芒剌,脈沉實有力。
治法:通腑瀉熱。
例方:大承氣湯。
5 膽熱證
癥狀: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或惡心嘔吐,或目身發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膽。
例方:大柴胡湯。
6 脾胃濕熱證
癥狀: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胸腹脹滿,納呆嘔惡,或目身發黃,舌苔黃而厚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和胃。
例方:王氏連樸飲。
7 大腸濕熱證
癥狀:發熱,腹痛,泄瀉或痢下赤白膿血,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濕熱。
例方:葛根芩連湯。
8 膀胱濕熱證
癥狀:寒熱起伏,午后熱甚,小便淋瀝澀痛、灼熱黃赤,或腰痛及少腹引痛,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膀胱濕熱。
例方:八正散。
[其他療法]
1 中成藥:清開靈口服液,每次服2支,每日3次,適用于各證型發熱者;新雪顆粒劑,每次服1.5g,每日2次,適用于各證型壯熱者。
2 中藥針劑:柴胡注射液,每次2~4ml,肌內注射,每日1~2次;穿琥寧注射液4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或生理鹽水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清開靈注射液40~60ml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鹽水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3 針灸療法。可選用大椎、曲池、合谷、曲澤、委中、外關、陷谷等穴位。
4 外治療法。滴鼻退熱:復方柴胡滴鼻液,每次每側鼻腔3~4滴,每1小時滴1次;灌腸退熱:清熱灌腸湯或大黃枳實湯水煎取汁200ml,高位直腸灌注或保留灌腸30分鐘,每2~4小時1次。
5 西藥療法。及時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感染嚴重者配合抗生素治療。
-
呼吸系統疾病注意什么?如何護理更好呼吸系統疾病給人體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會嚴重影響到肺部健康,會出現呼吸障礙問題,會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呼吸系統疾病應該要
-
老年性哮喘如何治療?老年人更容易得哮喘,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應該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加強人體的抗病能力,能緩解哮喘的癥狀,治療哮喘要規范化
-
中醫如何治療鼻竇炎?中醫治療鼻竇炎效果比較顯著,最好選擇中醫中藥治療,并且要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養成勤喝水的習慣,鼻竇炎的患者要做好保暖工作
-
如何護理哮喘患者?哮喘患者最好選擇中醫治療,并且要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助于疾病的治療,過分緊張會加重哮喘的癥狀,并且要增加養分的攝入量,同時
-
支氣管哮喘怎么辦?支氣管哮喘發作時,應該要消除緊張的情緒,緩解緊張壓抑的情緒,并且要注意飲食清淡,同時也要了解引起的過敏原,盡量遠離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