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方法可治療癲癇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短暫性突發性大腦功能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根據放電神經元的部位及擴散范圍不同,臨床上可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及自主神經等單獨或組合出現的功能障礙。出現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兩目上視、肢體抽搐等癥狀。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癥狀。
中醫學稱本病也為癲癇,又稱癇證、癲疾,俗稱“羊癇風”。
辨證分型
實證:多見癲癇初期,發作時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吐白沫,角弓反張,抽搐勁急,或有吼叫聲。發作后肢體酸痛疲乏,略加休息即可平復如常人。
1、痰火擾神: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強痙拘攣,口中有聲,口吐白沫,煩躁不安,氣高息粗,痰鳴轆轆,口臭便干;舌質紅或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2、風痰閉竅:發則猝然昏仆,目睛上視,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鳴;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滑。
3、瘀阻腦絡:發則猝然昏仆,抽搐,或單以口角、眼角、肢體抽搐,顏面口唇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澀。
多見癲癇后期,發作次數頻繁,抽搐強度減弱,蘇醒后精神萎靡,表情癡呆,智力減退。
1、血虛風動:或猝然仆倒,或面部烘熱,或兩目瞪視,或局限性抽搐,或四肢抽搐無力、手足蠕動,二便自遺;舌質淡,少苔,脈細弱。
2、心脾兩虛:久發不愈,猝然昏仆,或僅頭部下垂,四肢無力,伴面色蒼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無力,口噤目閉,二便自遺;舌淡,苔白,脈弱。
3、肝腎陰虛:發則猝然昏仆,或失神發作,或語謇,四肢逆冷,手足蠕動,健忘失眠,腰膝酸軟;舌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
基本治療
[治則] 鎮痙息風、醒腦開竅為主,間歇期根據不同證型,補益心腎,健脾化痰。
[處方] 水溝、長強、鳩尾、筋縮、豐隆、陽陵泉。
[加減] 痰火擾神加行間、合谷;風痰閉竅加本神、風池、太沖;瘀阻腦絡加百會、太陽、膈俞;血虛風動加血海、三陰交;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肝腎陰虛加肝俞、腎俞、太溪;病在夜間發作加照海,白晝發作加申脈;眩暈加合谷、百會。
[操作] 水溝向鼻中隔深刺、強刺;長強可點刺出血;針刺鳩尾應掌握正確的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傷及肝、脾等腹腔臟器;其他腧穴常規針刺。每天或隔天治療一次,若一日數發者可一日針數次,控制發作后逐漸減少至每周1~2次,連續治療3~6個月。
其他療法
1、灸法
[取穴] 大椎、腎俞、足三里、豐隆、間使、腰奇。
[操作] 每次選用1~2穴,采用化膿灸法,隔30天灸治一次,4次為一療程。
2、電針
[取穴] 神庭~內關,太陽~足三里;風池~仆參。
[操作] 3組穴位可交替使用。選用密波,通電20~30分鐘,適用于間歇期。
3、耳針
[取穴]心、肝、腎、脾、胃、神門、枕、腦干、皮質下。
[操作] 每次選用2~3穴,毫針用強刺激,間歇行針,留針20~30分鐘,每天或隔天治療一次。也可用埋針埋丸法。
4、埋線
[取穴] 大椎、腰奇、鳩尾、神門、足三里、長強。
[操作] 每次選用1~2穴,在無菌操作下,局麻后埋入醫用羊腸線,隔20天治療一次。
5、頭針
[取穴] 頂中線、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
[操作]按頭針操作法強刺激,留針30~60分鐘,間歇行針或加用電針。
注意事項
1、針灸治療癲癇有一定的療效,但應做腦電圖等檢查以明確診斷。有條件者應做CT、磁共振檢查,應與中風、厥證、癔病等相鑒別。對繼發性癲病,更應重視原發病的診斷、治療。
2、對癲癇間歇期也應堅持辨證治療,以治其本。
3、對癲癇持續發作伴有高熱、昏迷等危重病例必須采取綜合療法。
4、應避免精神刺激,過度勞累,注意飲食起居,以防復發。
-
植物神經紊亂如何治療?植物神經紊亂,可以通過運動療法來改善適當的運動,具有調節大腦興奮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大腦興奮問題,并且還能延緩大腦的衰老速
-
中醫哪些療法提高性能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人的一些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但是,在一些身體方面,技能可能會不斷的降低,大多是由于不正常的
-
中醫對治療記憶力減退有妙方有人認為記憶力減退是老年病,其實,現在有很多中年人也開始出現這一問題。導致記憶力減退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疾病、壓力等等。我
-
中醫治療神經性皮炎的方法當患上了神經性皮炎的時候也是會損傷人的皮膚,這些大家更是要做好正確的了解,特別是神經性皮炎的出現大家也要想辦法先控制這種
-
中醫是如何幫助人們擺脫失眠失眠這樣的現象出現在了很多人的身體上,當沒精神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往往出現失眠的概率都是非常高,但是大家不要過于擔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