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性貧血(秘方數:4)
營養不良性貧血是指營養成份的缺乏而影響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類貧血。本病多發生于四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臨床表現與貧血程度和起病緩急有關,一般以面色萎黃或蒼白,指甲、口唇、眼瞼膜顏色蒼白為主要指征。年長兒童可有頭暈目眩、耳鳴、心悸、氣短、困倦、乏力等。重癥患者可見四肢浮腫、口腔炎、舌炎、口角淺裂、蔞縮外胃炎、淺表性胃炎等表現;或可見皮膚干燥、瓜甲扁平發皺成脆裂、毛發干燥脫落,甚則有出血、發熱等癥。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未及時添加補食,鐵質或葉酸等營養成份投入量不足;或因腸胃吸收功能障礙,或因腸寄生蟲、慢性腹瀉等導致損耗過多等均司一造成營養不良貧血。
由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所引起的一組貧血為大紅細胞性貧血。根據血細胞形態學特點,結合病史可作出診斷。骨髓顯增生象,呈典型巨幼紅細胞性生成,周圍血象呈大紅細胞性; MCV大于100立方微米,MCH大于32微微克;白細胞和血小板在重癥病例可減少,中性粒細胞核分葉過多具有一定診斷價值。生化測定,如血清乳酸脫氨酶測定、血清維生素B12測定、同位素B12吸收試驗、血清葉酸濃度測定、組氨酸負荷試驗等均可鑒別是維生素B12缺乏還是葉酸缺乏所致貧血。缺鐵性貧血以小紅細胞,低血色素,血清鐵降低,血清總鐵結合力增高,骨髓鐵減少或消失等,結合病史亦不難診斷。
現代醫學對大紅細胞性貧血主要治療原發疾患,補給維生素B12葉酸等,并使用糖皮質激素,補充血鉀等輔助治療,但療效尚不修理想。對缺鐵性貧血主要用鐵劑口服或注射。效果亦不很滿
中醫文獻對此類貧血多納入“萎黃”、“黃腫病”、“血虛”、“疳證”、“魃病”子范疇。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或喂養失當,或調護失宜,或諸蟲寄生,或藥物損害均可造成本病。本病多屬心脾虧虛,若久而不愈,則可窮及肝腎。而造成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如證屬脾胃虛弱者,治宜健運脾胃,益氣養血;證屬心脾兩虛者,治宜補脾養心,益氣補血;證屬肝腎陰應者,治宜滋養肝腎,補益精血;證屬脾腎陽虛者,治宜溫補脾腎,益氣養血。并強調改善喂養方法,慎用藥治,預防治療寄生蟲病,及時醫治各種病患,調整臟腑功能,增強小兒食欲和吸收功能。(趙章忠)
-
白領護頸妙招!中藥熱敷促進血液循環白領容易出現頸部肌肉僵硬的現象,會出現頸部疼痛的問題,平時應該要經常按摩頸部,能促進血液循環,能有效緩解頸部疼痛,可以讓
-
中醫對補氣血有什么好辦法在中醫看來,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老人還是小孩,都有可能出現氣血虛。一旦出現了氣血虛問題,人體健康就是受到影響和傷害。所以
-
貧血更容易出現在哪些人貧血更容易出現在哪些人?貧血是生活當中很常見的疾病,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人都患有貧血,貧血與體質有關,而且還與生活習慣
-
女人貧血的原因有哪些女人貧血的原因有哪些?在我國女性貧血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很多女性出現面色暗淡、蒼白憔悴等,這給容貌帶來很大的影響,那么女
-
貧血會出現哪些并發癥貧血會出現哪些并發癥?很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得了貧血要抓緊時間治療,否則會導致一些并發癥的出現,那么貧血會出現哪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