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泄瀉時望診、切腹有何意義
錢育壽老中醫的望診、切腹經驗是:大便溏瀉夾有泡沫,色青或色淡綠,腸鳴轆轆,陣發哭鬧者,多為邪蘊腸道,擬用祛風藥;泄瀉日久,大便綠色,水分多者,多為傷及脾陽;大便帶粘液多者,多為濕邪較甚,實證多見,若虛證見此肛門口不紅者多為寒熱夾雜;大便呈蛋花樣,色黃或淡黃,肛門口淡紅者多屬脾虛夾滯;大便時肛門疼痛,肛門口紅裂者,多屬熱證;局部與整體癥狀不盡符合者,多屬虛實夾雜之證;平素大便干稀不調,飲食稍有不慎即大便稀溏或伴腹痛隱隱者,均屬脾虛之證;腹部膨隆,瀉后脹減,按之硬且痛,叩之沉實者,屬食滯;腹部雖脹而按之軟,瀉后脹不減,叩之如鼓者,屬氣滯;腹部凹陷,腹壁松弛,皮膚干枯,口渴唇燥,尿少,舌紅少津者,為津液大傷;精神萎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腹凹如舟,瀉下質稀如水而不臭,舌淡苔白者,則為泄瀉傷陽。
金紹文老中醫認為:辨證宜首重望診,既察神態、癥狀、舌苔等整體情況,尤重肛門顏色、皺褶和大便性狀等局部變化,以此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他的望診經驗如下:
熱瀉:伴有發熱,面色紅赤,舌紅苔黃或白而膩,若苔薄者則濕熱較輕,厚則濕熱較重。肛門見腫脹色紅,皺褶變粗,如色紅紫,皺褶粗而腫硬者,為濕熱較重之象。其大便急迫,呈黃色,或水樣,帶有粘液,氣穢熱臭,小便色黃赤短澀。
寒瀉:每見畏寒,面色灰白,精神萎靡,舌苔白或薄白膩,脘腹膨軟;肛門皺褶潮粘;便下青色或淡黃、淡綠色,帶有泡沫,其味微腥,小便清長。
傷食瀉:可見煩躁,噯氣口臭,鼻準帶紅,腹部膨隆疼痛,手心熱,舌苔白膩或白糙;肛門周圍淡紅,大便色淡黃,夾有不消化食物(或乳塊),味酸臭。
脾虛瀉:可見面色白或萎黃,神疲肢倦,或四肢略腫,腹脹而軟,舌淡胖邊有齒痕,舌苔薄白;肛門稍腫不紅,有下墜感;大便溏薄,帶有食物殘渣或乳片。
其次,尿如米泔多為脾胃氣虛;皮膚干枯,面色灰滯,精神倦怠,舌紅少津,肛門皺褶松弛下墜,腹部凹陷,腹壁松馳,大便日行3~5次,狀如鴨糞者,則是津液大傷;面色白無華,精神極度倦怠,額出冷汗,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腹凹如舟,彈性消失,脫肛不收,便如稀水而不臭,或淡綠色夾有殘渣者,則為陽氣不足、脾胃虛寒之證。
王鵬飛老中醫還根據小兒腹瀉引起上腭各部位的顏色變化來推測腹瀉的寒熱虛實。如腭前(位于上腭前部、門齒后部)、腭后(位于上腭部靠近咽喉處)均為深紅色,二臼齒處(位于上腭兩邊臼齒處)黃、紅色,中柱(指上腭中間從前至后的一條線)淡白,為實熱型,治時宜用清熱健脾分利止瀉法;如腭前、腭后均為粉紅色,二臼齒處乳白,中柱乳白,為虛寒型,治時宜溫補脾腎,固腸止瀉;如小兒腹瀉時,臼齒處乳白色且厚者,說明腹瀉重,脾腎虛虧,病情重。
此外,古代醫家還對人中、印堂等處的色澤變化,作了較詳細的觀察,指出,人中色黃常屬傷食吐瀉,色黑病情較重
-
小兒感冒怎么辦?感冒的治療方法小兒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現感冒發燒的問題,小兒免疫功能較差,很容易導致病菌的感染,所以家長需要做好相關護理工作,可以避免感
-
中醫如何進行小兒四診孩子生病很麻煩的,因他們生病時不能準確的將自己的病癥描述出來,然而中醫的小兒四診可以很好的幫助看清病情。那么中醫如何進行
-
寶寶頭痛速查全攻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身體變化,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會出現頭痛,直接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所以,平時大家需
-
治療小兒肺炎的藥茶方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下小兒的身體變化,要注意一些疾病的出現,肺炎就是其中的一種,小兒出現肺炎之后。會咳嗽不止發燒
-
治療小孩常見病的處方小孩是抵抗力最差的人群,經常都會容易生病,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一生病就會去醫院。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幾款有效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