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制藥茶需要哪些條件?
中醫藥茶是中醫養生的一個方面,但是配制藥茶講究跑法、器皿、水質和火候等等。
藥茶的泡法不當,將使藥效的發揮受到影響。藥茶的泡法得當,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病效果。
泡藥茶,首先選取恰當的茶具。陶器茶具以紫砂陶器最好,用紫砂茶壺泡茶,無熟湯味,能保真茶味,便于洗滌,傳熱緩慢,不會炙手,可在爐上燉茶,不易爆裂。缺點是陶器多為褐色,較難欣嘗茶葉的湯色。
瓷器茶具以白為貴,沖泡出來的茶湯,香高、湯清、味醇,別有風味。玻璃茶具沖泡的茶湯葉底一目了然,從中可以鑒別茶葉優劣,但不透氣,不保溫,茶香也易消失;搪瓷茶具泡茶不能真正品嘗到茶葉的色、香、味,同時糖瓷茶具燙手, 放在玻璃上易使玻璃受熱不均勻而爆裂;保溫杯泡茶最差,會把茶葉悶熟,使色澤變黃,茶香大為遜色,茶湯帶熟味。
水質跟泡茶的質量也有密切關系:山泉水、山澗溪水的水質最好,沒有污染的江河水也較好,自來水靜置一夜以后,也可以用來泡茶。泡茶的水溫,以沸滾起泡為度,這時的水質嫩,茶葉中的水浸出物能充分溶解,如煮沸過久,泡茶會影響茶的色、香、味,而未沸開的水泡茶,茶中有效成分不能浸出。煮沸后用來泡茶的開水,不可太涼,也不可過燙,燙則易熟,破壞了茶中的有效成分。一般說來,水溫在70~80℃時,泡茶最為理想。即將沸滾的水停一下,在70℃左右時再沖泡。而紅茶,烏龍茶或普洱茶,要用沸的開水沖泡,才能把茶葉中的有效成分浸泡出來。
沖泡茶的時間,以茶葉老嫩和茶量多少而定,一般3~5分鐘即可。沖泡第一道可以隨泡隨飲,第二道泡1~2分鐘后再飲用,第三道再適當延長,可使茶葉中剩余的有效成分都充分浸泡出來。
藥茶除泡服法之外,再就是煎服法。煎茶多用砂鍋、瓦罐,而不用金屬器皿,因為金屬器皿易與茶中某些藥物成分發生化合反應,使茶湯變質、變味或產生沉淀物,影響療效和產生副作用。煎茶常用自來水、清潔的河水或井水。煎茶劑多是將茶葉和其他藥物食物一起水煎,如防暑茶就是將茶葉和霍香,佩蘭等藥物一起水煎。
煎茶用水多少,應以水沒過茶葉、藥物或食物的吸水量,煎茶時間的長短,頭煎二煎之不同,而適當增減水量。一般是頭煎多加水,植物藥多又難煎的,所需時間長,水也需多加。先用多量水煎茶葉15~20分鐘,然后再加入其它藥物或食物同煎,在其他藥物或食物快煎好前3~8分鐘,再放入茶葉同煎;有的還需用紗布將藥物或食物包起來再與茶葉同煎;有的需單獨煎茶葉。
煎茶的火候,分“武火”和“文火”,一般是先武火后文火。武火就是猛而不緩的火候,以沸溢為度;文火緩而不猛,以不得沸溢為度。煎滋補食物,宜用文火。服用藥茶,一般應于飯前30分鐘左右服,易于食物充分吸收,或飯后10~30分鐘服,使茶和食物混合,以避兔茶對胃的刺激,又利發揮藥效。晚間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早上宜在未進食前服。也可以間隔一定的時間服藥茶煎劑,有的4小時服一次,有的24小時服一次。一次服完一定量的藥茶煎劑稱頓服;一定量分多次服完為頻服;用開水將不易溶于水的食物或末吞下,叫沖服;有的藥物含揮發油,易出味,可用半杯煎茶液趁熱浸泡服用,但須加蓋,以減少揮發。如肉桂、胖大海等藥物,就宜于采取泡服的方式。
-
晚上喝紅茶,既能提神又能養生茶是屬于我們國家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在我們老家,茶葉有很多的用處,為初生的孩子洗澡,為有眼病者洗眼,用茶葉做飯菜,為新裝
-
菊花茶有哪些作用?菊花茶能消炎殺菌菊花茶具有降血壓的作用,并且具有抗病毒的功效,菊花茶可以起到消炎殺菌的作用,能夠改善身體狀況,經常喝些菊花茶,還可以起到
-
春困如何進行抵抗 哪些藥茶可以幫忙春天的腳部已逐步來到,此時我們會以全身的飽滿熱情積極投入到工作中,但此時卻有的人出現了困乏、瞌睡、無任何的精力等春困現象
-
中醫告訴你女人喝什么茶能減少婦科疾病的發生春季是一個養生的好季節,所以說在這個季節,很多人也是比較注重養生的,尤其是女人,因為很多女人容易發生婦科疾病,出現了婦科
-
藥茶幫你在春天達到想不要的祛濕效果很多人身體都是亞健康,因為不少的人身體有很大的濕氣,濕氣對人體的身體健康影響是很大的。所以說在生活當中也是需要做好養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