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特色中醫的“百家壇”
所謂流派,是指不同觀點的學術派別,亦稱學派。任何學術領域,都不是一家獨據的天下,總是呈現出學術多元、流派紛呈的局面,而生機與活力便隨之而來,中醫亦然。然而,流派的產生、形成、乃至傳承、發展,卻非易事。中醫,本是獨創空間較大、變通特性極強的學科,它需要醫家具有伶俐的天資、靈變的思維和靈活的方法,它要求醫家不泥古法、知常達變、獨辟蹊徑。否則,只能是“匠”的水平,而達不到“家”的高度。
研讀歷代醫家傳記,常常引我深思:在數千年的醫史長河中,中醫立足民間,多屬個體,行走江湖,往來巷閭,以家庭診所為基地,靠師徒傳承而育人。既無行業組織,又無學界團體;全憑勤苦奮斗,以求生存發展;只靠真才實學,而謀技藝超群;四時專心敬業,經年面對競爭。古人將此類術精德誠的醫生稱為大醫、良工、上工……然后依次是粗工、庸工、謬工。這第一類的醫生便是杏林之雄才,醫界之精英,學術之中堅,療效之高手。正是他們,或躋身于醫家之前列,或引領于醫學之潮頭;或擅長治某病,精專某科;或療疾有高藝,針藥有絕招。所謂技壓群芳、藝高一籌者是也。在名家之中,有的在理論上有所建樹,有的在學術上有所創新,領一代風騷,騰絕軌于前;成一世大業,振英聲于后,所謂自成一派者是也。筆者以為,名醫代代有,但不是所有名醫都創立學派,而學派標新難,能創學派都必是一代名醫。
我們常說要突出特色,中醫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那么,究竟什么是中醫特色呢?醫界強調把堅持辨證論治和注重發揮中藥的獨特療效作為特色,這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筆者以為,繼承和弘揚中醫的不同流派,發揮其理論與臨床特點,乃是突出特色不可或缺的。流派是特色中醫的百家壇、百花園,它們充分顯示中醫的多元化、多途徑和多面性,不僅理論多異,觀點多樣,診療多種,而且,殊途同歸,效果如一,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不同學術流派的標新立異,百家爭鳴,促進了中醫學的不斷發展,充實、豐富了祖國醫學的寶庫。
傷寒學派 創立于東漢之際。漢代醫家張仲景將理論與方藥熔于一爐,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基礎,專門探討傷寒雜病的診療規律。其書被奉為經典,其人被尊為醫圣。從晉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云,歷代不衰,各展所長,形成了時間最長,醫家眾多,影響最大,學術昌盛的傷寒學派。
寒涼學派 又稱河間派,金元大家劉完素主攻火熱病機,提出“六氣皆從火化”之說,創“火熱論”,療疾多用寒涼藥物。他不僅對中醫病機理論的提高有很大貢獻,并對后世創立溫病學說大有啟迪。因劉氏家住河間,又稱河間學派。
易水學派 金代醫家張元素,河北易水人,在《內經》、《中藏經》的啟示下,以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的論點來分析疾病的發生與演變,歸納用藥,執簡馭繁,創立了“臟腑病機學說”,對后世醫家頗有影響。
攻邪學派 金元大家張從正,強調“病由邪生,攻邪已(治愈)病”,主張治療應以驅邪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反對濫用補法。從一個側面深化了中醫治則理論,并豐富了臨床經驗。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