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論蒙藥的起源與發展過程
蒙醫藥學是我國四大少數民族醫藥學之一,是蒙古族人民在與自然和疾病斗爭的長期實踐中創造、積累和精選出來的有獨特風格的經驗之結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兄弟民族藥物學理論和實踐經驗,使之益趨完善,總結出一整套用藥規律,應用于臨床,從而達到了防病、治病和健身的目的。
1.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時期
在古代,蒙古族的祖先常年在遼闊的草原上過著逐水草而游牧、狩獵的生活。四野臨時住宿、飲食且以牛羊肉及乳汁為主,因此創造了許多適合北方地區自然環境、生活習俗特點的醫療方法和技術。在與自然界的各種動物、植物、溫泉、礦泉、礦物等廣泛的接觸之中,逐步發現了能夠醫治疾病的藥用動、植、礦物,并將之反復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不斷總結、積累,并全靠言傳身教。蒙古族有句古老的諺語:“病之源食不消,藥之源百煎水。”是說自從有了火,人們飲用開水后使因消化不良引起的疾病減少。如人們傷寒感冒時,服用苦參湯發汗治病;肝火旺盛、目赤、目黃時沖干紅花與白糖飲服等等經驗治療方法。這些寶貴的經驗經過代代身教一直流傳至今。
隨著知識與經驗的積累,藥物應用的方式、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進,達到了用復方治病的程度,也有了一定的重量概念和制劑技術。早在公元前,匈奴人還將“磐石、桂心、附子、干姜各100 g,研細制成丸,治療寒病。”此方在7世紀時以“匈奴露宿丸”為名載入孫思邈的《千金要方》。
2.形成學說時期
公元10世紀末至公元16世紀末是蒙藥學的形成時期。公元10世紀末,蒙古各部落逐漸強盛起來,隨著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進入封建社會,蒙古民族與國內各兄弟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得以開展,在此影響下,當時處于萌芽階段的蒙藥知識也有了新的發展。據史書記載,公元1226年在蒙古軍中瘟病流行就曾有用大黃治愈的實例。據拉施特《史集》記載:當時的蒙古人不但應用“哈迪爾(一種烈性藥)、大黃、肉蓯蓉、沙棘棘等多種藥物,而且有些部落以熟悉蒙古藥劑,用蒙古方法治病而聞名于世。”此外食療、療術、食療本草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元代飲膳大師忽思慧所撰寫的《飲膳正要》記載了具有蒙古族特有的食療配方,且廣泛應用于宮廷及民間,一直流傳至今。
在元代,國內各民族文化交流和中西文化交流很頻繁,占有重要歷史位置。此期,蒙醫藥的理論及市場也有了較大的進展,在國內,各民族醫藥相互交流,而且東南亞、阿拉伯國家的醫藥的交流及傳人,國內已有合法行醫賣藥,開辦醫院等機構。13世紀末,在元大都和上都分別建立了“回回藥物院”。隨著文化交流、藥物交流,蒙古族醫生用的藥物品種也日益增多,藥物知識更加豐富,藥物理論也逐漸產生。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秴问洗呵铩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