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明朝醫書造就一個"行醫村"
出世不久的孩子夜哭不止怎么辦?《萬氏醫貫》中有古方,八只蟬衣加七片薄荷熬湯服下。這本明朝太醫留世的神奇醫書,與廣東省潮州井里村民有一段數百年的緣分,造就了一個“行醫村”。
前日,記者從這本古醫書傳人處了解到,該村后人已確定下月起拍這一傳奇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中醫藥文化。
村民世代行醫400余年
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井里村是個小村莊,記者在前日走進村道旁的一所“柯耀銳醫寓”,見到診室里坐滿了候診的患者,其中不乏遠道而來的周邊鄉鎮村民。而像是這樣規模的診所,在這個不大的村里還有許多,儼然是一個“行醫專業村”。
在400多年前,這個村還不是這樣。村里的柯氏先人五世祖,因為意外獲得了一部明朝太醫遺贈的醫書,從而改變了這個村子的模樣,村民從此有了行醫的傳統。
“我的兩個孩子,讀的專業就是一醫一藥。”村民柯耀銳告訴記者,井里村人在兒科、皮膚科和內科方面比較出名,也已經形成了世代從醫的傳統,如今大量的村民在廣東、海南等地懸壺問診。
醫書由來
這本醫書的傳人之一,村里的醫師柯耀銳告訴了記者這本書的由來。明嘉靖年間,皇帝身邊有個寵妃懷胎不保,整個太醫院的太醫都被遷怒,斬首的斬首,流放的流放。其中,被流放到廣西梧州的一位太醫名叫萬寧,醫術十分高明,幸得時任梧州知府井里村人柯玉井的禮待,兩人結為莫逆之交。后來,萬寧被****回京,升任太醫院院使,纂成《萬氏醫貫》贈予柯玉井,并幫助柯玉井于1567年創辦“太安堂”。
“書里不少的處方都很靈驗”,傳人柯耀銳告訴記者,醫書的字里行間也蘊含著行醫做人的道德準則,很值得后人好好研究。
中醫傳奇故事下月起拍
前日,記者在村內了解到,由柯氏后人牽頭并投資,準備以井里村人和這本傳世醫書的故事作為藍本拍成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已經通過國家廣電部門的立項批準,將于下月初起拍,預計明年可在全國各地播放。
屆時,將重現那段柯氏先人獲贈醫書濟世救人的傳奇經歷,同時也將講述明代中醫藥的興盛發展和我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