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始祖”董奉的傳說
董奉,很多學醫學的人都知曉的傳奇人物,說到董奉,也總是聯想到“杏林”,沒錯,他就是杏林始祖。
董奉,字君異,東漢末年東吳侯官(今福建長樂)人。據史料考證,董奉出生于公元169年,公元204年離家出道行醫,經過幾年醫學實踐,名聲大振。
據《三國志》記載:“裴注——葛洪神仙傳曰:燮嘗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藥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頭搖(捎)之,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語,遂復常。”文中的“燮”為七郡總督的綏南中郎將。按當時官吏設置制度,綏南中郎將應有醫官服侍。連專職醫官都無法治愈士燮的病,遂請董奉施治,可見董奉的醫術高超。他使燮起死回生被稱為“醫仙”。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外戚專權,軍閥割據,戰事不斷,加之水旱蝗災連連不絕、疫病流行,民不聊生,階級矛盾日趨激化。張角創立的太平道高舉“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大旗,發動了震撼東漢王朝統治根基的著名的“黃巾起義”。作為太平道教徒的董奉,從黃巾起義軍的骨干到成為著名的“醫仙”,位列“建安三神醫”,說明他飽受起義失敗的悲愴之后,以施醫療疾作為他流亡安生立命之本。
他選擇交州一帶行醫安生,然而,好景不長,由于軍閥勢力重新瓜分交州,董奉恐遭不測,公元207年左右,被迫選擇廬山為隱居之地。在廬山,董奉施醫濟世,開創了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榮以及藥食同源的杏林園。
關于杏林遺址
1991年,一支考察組在廬山山南考察,于一墓穴中發現明代和尚、歸宗寺主持果清禪師的《重興歸宗田地界址碑記》和有關圖刻。碑記和圖刻詳細記載了董奉杏林、杏壇庵和庵產的情況,指出杏壇庵在陶淵明醉石以東的般若峰下,庵產方圓百里。
又據《神仙傳·卷十》記載:“又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君異每年貨杏得谷,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消二萬余斛,尚余甚多。”
受救治、接濟的純樸民眾把董奉尊崇為消災救命的“活神仙”。他在廬山隱居數年,每年經其治愈的患者,以其施醫的居所為中心向周邊延展種植杏樹回報救治之恩,因此,廬山腳下皆是杏林范圍,大概面積在3000畝以上。。
董奉在廬山遺跡頗多,根據資料和史實可以確定:有他居住的杏林草堂,稱為董奉館,后在此處又曾建杏壇庵;有后人祭祀的太乙宮、真君廟、太乙觀、太乙祥符觀等;有伏虎庵,是董奉“虎口取骾”和“虎守杏林”遺址等。
他在廬山所進行的實踐和流傳的典故,正是人道、醫道和天道的結合與體現,“其言循虛,其藝控實”是董奉較為客觀的寫照,他的事跡感人肺腑,他的恩德澤被后人。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