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文化之名醫萬全的醫德觀
萬全,我國的又一代名醫,它不僅醫術精通,而且重義,重情,不在乎恩怨,因此又升華了醫德的境界。下面為您揭秘萬全的幾大醫德觀:見利焉敢忘義、不在利只在信、重義不諱言利、掩卷長思義利、升華醫德境界。
見利焉敢忘義
萬全三世家傳幼科,著述頗多,發展與完善了中醫兒科學理論,影響巨大。
萬全自幼習儒,儒家“仁”的思想貫穿于他的行醫生涯。萬全認為:“醫者,仁術也,博愛之心也,當以天地之心為心,視人之子猶己之子,勿以勢利之心易之也。”遇有求救,無論貴賤親疏,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一心赴救。他還毅然決然地致力于著書立說,舍一己私利以利天下,將萬氏家傳絕學公之于世。
不在利只在信
一子病瀉十余日不止,病家惟恐萬全不肯用心,取白金二兩送禮。萬全感到人格受到侮辱,耐心向病家解釋,并精心治療,一劑而愈至精至誠,終于贏得了病家的信賴與尊敬。
一子患咳嗽,其父與萬全積有宿怨,先后請數醫,病延七月反重。事急不得已,才請萬全。萬全以活人為心,不計前嫌。經詳察細審,告之能愈,但須假以一月。輾轉治療十七日而愈,謝歸。萬全有如此胸襟,終能化解積怨。自古以來,醫患之間最需要的是信任。而患者對醫者的不滿于今尤烈。尋找失落的誠信,是重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前提。
重義不諱言利
萬全在行醫生涯中,經常遇到患者發自肺腑的感激、尊重和禮遇。萬全并不諱言,診病歸來,在自己的醫案中自然地流露內心的喜悅。有一次,英山縣大尹子病驚風,取至圣保命丹治之,搐止。對萬全的精湛醫術佩服至極,贊賞有加,“留住數日,厚待而歸”。還有一次,萬全在友人家正確診治了“拗哭”的孩子之后,“添酒灌醉而歸”。還有高官謝以儒醫匾、白金一十兩。十兩白金不菲矣,但對于萬全來說,更是最高的精神褒賞,足堪慰其平生之愿。
掩卷長思義利
萬全重義守信而不諱言利,他率真的“獨白”使我們觸摸到一個活生生、坦蕩蕩的靈魂。對于“利”可以欣然接受,但需要冷靜平和,不能放棄“義”的底線。義利觀問題是自古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常辨常新的中國倫理思想史上的核心問題。義是人的行為活動所應當遵循的蘊含超功利色彩的原則和標準,體現著人的尊嚴和崇高。利引申為利益、功利,在傳統哲學和現實生活中,習慣使用利在狹義上的含義(僅指物質利益)。義利觀就是如何看待倫理道德(義)與物質利益(利)的關系。義與利,并非冰炭不同途,水火不相容。孔子主張“義然后取”,荀子指出“先義而后利者榮”,朱子直言“正其義則利自在”,而明代的宰相張居正則提出“義利之間在心不在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從“義”出發的“利”本來無可非議。醫德評判必須參照當時社會的共識,脫離了一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現實的不恰當的判斷標準,反而會消極地陷入“義或有不利”的泥淖。
審視萬全的醫德,正是為了對照與拷問自己。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有助于指明方向,升華境界,激發積極性與創造力,促進衛生事業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醫改的深入,在繼承和發揚優良醫德傳統的同時,醫德規范正不斷發生嬗變與重建。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