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醫與兵法的微妙關系
中醫、兵法可以說都是我國的國粹,中醫是治病,兵法是作戰,中醫和兵法有聯系么?當然有聯系,下面就請專家為我們介紹一下中醫與兵法之前的奇妙的關系,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清代醫家徐大椿的的《醫學源流論·用藥如用兵論》中明確指出:“是故兵之設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興;藥之設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孫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
早在《黃帝內經·靈樞順逆篇》中,就把兵法和中醫中的針刺療法聯系在一起了。“兵法曰:‘無迎逢逢之旗,無擊堂堂之陣。’刺法曰:‘無刺熵熵之熱,無刺漉漉之汗。’”《黃帝內經》認為,刺法與兵法一樣,也要因人制宜,對高熱和出大汗的患者,應該慎用針刺法。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子和,把疾病分為風、寒、暑、濕、燥、火六門,推崇汗、吐、下三法,主張祛邪務盡、攻邪從速的果斷療法,是攻邪論的一代宗師。所以明代醫家呂復評價張子和時,以老將對敵喻之,說張子和熟用三法,醫風老辣,藥性猛峻,拯病體于瀕危,救眾生于險惡,服用他的藥,有邪去正安起死回生之效。“張子和醫如老將對敵,或陳兵背水,或濟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善效之,非潰則北矣”。
呂復是一個善于把兵法和醫法“混”為一體的老手,他不但以之評論過張子和,還用兵法評論過漢代醫家張仲景和宋代醫家錢乙。他說張仲景“如湯武之師,無非王道,其攻守奇正,不以敵之大小,皆可制勝”;他說錢乙“醫如李靖用兵,度越縱舍,卒與法合”。
以兵法相喻醫法的,明清大有人在。如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就導演過“將相和”:“治外感如將,治內感如相。”吳鞠通認為,外感傳變迅速,稍有延誤則循經入里,變癥數起,險象環生。如果沒有大將軍的雷厲風行之速,擇方用藥稍為遲緩,就會貽誤病機,造成大錯。而內傷之疾,則需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智圓行方,攻補不可太過,緩而圖之,如宰相般沉穩,抽絲剝繭,把握生機。
“邪固疾深,勢如強寇,宜伐之不可緩也”,這是明代醫家張景岳的格言;“醫者,意也。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貴于臨機應變”,這是明末清初醫家喻昌的格言;“兵無向導則不達賊境,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這是清代醫家尤在涇的格言。等等,等等,不勝枚舉,數不勝數。這些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的格言給了后世諸多啟示,是中華民族醫學寶庫里的精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