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保健 且看古人與生姜的淵源
生姜是一味很好的調味品,我們燉肉,燉魚,做餡的時候都會放一點姜,可以起到提味去腥的作用,當然生姜也是一味中藥,自古以來就有吃姜防病的說法,那么生姜到底有哪些功效呢?古人是如何巧妙的利用生姜的呢?一起和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神農本草經》記載:“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山谷。”有種說法,神農嘗百草,以辨藥性,誤食毒蘑菇昏迷,蘇醒后發現躺臥之處有一叢青草。神農順手一拔,把它的塊根放在嘴里嚼。過了不久,肚子里咕嚕咕嚕地響,泄瀉過后,身體全好了。神農姓姜,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讓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歲,這個年齡在春秋時期絕對算是高壽。這和孔子健康的飲食觀和衛生習慣是分不開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勞。《論語》記載孔子說過:“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飯,他都要吃姜,但是每頓都不多吃。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孔子食姜的嗜好進一步作了闡釋,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蘇軾任職杭州太守時,有一天,他去凈慈寺游玩,拜見寺內主持。主持年過八十,鶴發童顏,精神矍爍,面色紅潤,雙目有神。蘇軾感到十分驚奇,問主持用何妙方求得如此長壽。主持微笑著說:“老衲每日用連皮嫩姜切片,溫開水送服,已食四十余年矣。”蘇軾回去之后,特意記載了這件事,并寫了一首詩:“一斤生姜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四兩茴香一處搗。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藥勝如寶。每日清晨飲一杯,一生容顏都不老。”這首詩被后人收載編著于《蘇沈良方》中,叫做“駐顏不老方”,許多養生醫籍均有轉錄,足見生姜對于抗衰老的功效。
明代徐霞客是旅行家,孤身上路,長途跋涉,生病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徐霞客的行囊中必備的一樣東西,就是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習慣。姜能夠促進陽氣的生發,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野外露宿,濕氣侵入,偶感風寒,他就立即“飲姜湯一大碗,重被襲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覺開爽矣”。
姜還救過皇帝的命。民間傳說,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征戰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當地百姓獻方“生姜蘿卜湯”,劉邦喝后病情大減,再一喝即藥到病除。另一傳說,南北朝時期,宋明帝喉中長瘡,疼痛不已,膿血不止,到后來,連水都咽不下去了。當時的名醫徐文伯診斷后,認為明帝是中了生半夏之毒,讓明帝每天吃三次生姜,每次吃五兩(古代16兩為1斤)。果然不久之后就解除毒素恢復健康了。
其實,不止名人們懂得姜的養生功效,民間早就流傳著許多關于姜的諺語,比如 “早吃三片姜,賽過人參湯”、“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男人不可一日無姜”等等。可見,姜實在是個好東西,一定要常常吃點姜啊。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