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記載養生之道的古代書籍
從古以來,人們就非常的重視保健養生,中醫有很多的養生之道,也有很多論述保健養生的書籍,向我們展示了古代人特有的養生思想。那么你知道哪些書籍是記載保健養生的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古代記錄養生之道的書籍!
《老子》
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耽。約生于春秋末期(約公元前570年左右),思想家,據傳活了三百多歲。《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系哲學著作,其中也包含了不少養生思想。老子主張順乎自然,清境無為,致虛極,守靜篤;知足常樂。認為靜勝躁,反對生生之厚,即奉養太過度;認為益生曰祥,即縱欲貪生乃不祥之事。
《莊子》
作者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哲學家。主要養生思想包括:“清靜無為”,要求“忘我、無欲”,認為“萬物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清靜養神以保形體,即: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神將守形”,初步揭示了靜動結合以養神,更有利于健康長壽。
《管子》
作者管仲(?一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政治家。《管子》一書可能為后人托名所作。他的養生思想主要有:(l)認為“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即以“平正”養生,包括樂觀端正,節五欲去二兇,去好過等;(2)主張虛靜、恬愉以養心神。認為只有“去欲則宣,宣則靜矣;靜則精,精則獨立矣;獨則明,明則神矣”。(3)認為“靜勝躁”,“靜則得之,躁則失之。”(4)提倡“老則長慮”,若“老不長慮,困乃竭”。即老人如不經常動腦思考問題的話,就會很快變得呆頓,促使衰老。
《子華子》
子華子,戰國時期哲學家,魏國人。養生方面的主張有:(1)六欲皆得其宣;(2)認識到正常生理“營衛之行,無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揚,故能長久而不弊。”所以,主以“動”養生,以疏通氣血為養的觀點,并舉“流水不腐,以其逝故也;戶樞不蠹,以其運故也”來強調說明保持氣血流暢的重要。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成書于西漢時期,非一人一時之著作,是世界上現存最古的、最完整的一部醫學著作。在養生學方面也是集大成的。其養生思想極其豐富,基本原則是“順自然,保正氣。”主要觀點有:(1)“法于陰陽”。順應天時,順應四季氣候以養生,保護生機,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2)“和于術數”。主張動以養形導引、按摩、氣功、無所不包。(3)“食飲有節”。包括飲食和五味不能偏嗜。(4)“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指四季的作息制度與勞逸的適度,以防“過用病生”。(5)“恬淡虛無”,“注意精神調攝。同時已認識到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壽命的極限(即天年)是“度百歲乃去”。
《養生論》
作者嵇康(公元224一263年),魏未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是當時“竹林七賢”之一,同時又是一位有名的養生學家。后為司馬昭所殺。他的養生觀點主要有:(l)重視調攝,認為“樹養不同,功收相懸”。(2)主張形神共養,因為“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在養神之法中,既主張清虛靜泰以寧神,又提倡音樂怡神以悅志。(3)防止過用病生,注意積微成損。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