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養生經
大家都聽說過“孔子”這個名字,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編纂了史書《春秋》,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古代時候醫療技術落后,人類大壽命非常的短,但是孔子卻有著73歲的高齡。那么孔子是如何養生的呢?
大德必壽
孔子養生之道的精髓是“養性”。他一貫倡導“修身”,“克己”,“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提出了道德修養與壽命長短的關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愛人”、“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是孔子養生體系最突出的特點。他尊老愛幼,斥責遺棄老人的行為。他認為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即衰,戒之在得。”指出人在少年、壯年、老年三個生理階段,各有所戒。這就是說,人在年輕的時候要注意勞逸適度,特別是在性生活上,不能貪欲,否則就會損害身體;人在血氣方剛的時候,愛爭強好勝,但應防止動輒打架斗毆、強力舉重等;到了老年,更應注意心身不可過度勞累,即不可“貪得”,要把名利看淡一些,不要挖空心思去謀取個人利益。這是孔子“養性”的核心理論。他欣賞清心寡欲的心態,反對患得患失;提倡心胸坦蕩、剛毅、堅強。他認為驕傲自大、游蕩忘返和飲食荒淫這三種情緒有害于健康。他提出三種有益健康之事,即調節行為、道義之善、交好朋友。
孔子在《論語》中指出:“仁者壽。”他解釋說:待人要寬厚大度,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這樣的人能長壽,他在《中庸》中更加明確闡述:“大德必得其壽。”這是因為,大德者,必德高望重,安心處世,光明磊落,性格豁達,我們平時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也是這個意思。由于“無私”,所以終日心平氣和;由于寬厚待人,沒有嫉賢妒能的憂慮,心里自然泰然自若。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所以君子是心胸寬闊、豁達開朗的人,小人是經常局促不安、愁眉不展的人。孔子指出,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開,進入了一個能解脫一切的狀態,可以做到不為紛煩的世事困擾,能應變一切順境、逆境,變得眼界高超,虛懷若谷。人若如此修德,則心無思欲,胸懷坦蕩,多吉多利,可以使人的潛力得以發掘,素質得以提高,而且人人重德,社會和諧,大家生活在暢心如意的環境里,益身延年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自強不息
孔子的養生觀是“自強不息”,與老子為首的道家主張“清凈無為”不同。孔子認為,人們不要消極避世,而應積極進取,追求理想,去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孔子晚年還致力于編撰《春秋》,不倦地學習《易經》,達到“韋編三絕”的地步;還繼續為弟子們上課;發憤的時候忘記了吃飯,高興的時候扔掉了憂愁;連快要老了自己還不知道,確實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鼓舞著他,使他不斷有所作為,身心得以鍛煉,從而獲得長壽。孔子63歲時,兩度被魯國驅逐;到衛國又被收監禁閉;在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被楚軍團團圍困,餓得弟子們爬不起來。而孔子卻安于“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他這種樂觀處世的性格,正是他自強不息、有所追求、有所寄托的體現。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