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 常叩齒固腸胃
說到“藥王”,我們都知道是孫思邈。孫思邈是著名的醫藥學家,著有《千金要方》。孫思邈不僅精通醫學,在養生方面也是頗有建樹的,那么孫思邈有哪些養生的方法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一起來看看吧。
1、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后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2、目常運 (1)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2)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這動作可以糾正近視和弱視。
3、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慢慢做36下。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 (1)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后將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2)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5、耳常鼓 (1)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后放手,應該有“撲”的一聲,重復做10下。(2)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壓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后腦風池穴10下,“撲撲”有聲。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后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6、面常洗 (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掃面。(2)暖手后雙手輕輕用力同時向外撫摸。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相關文章
-
頸椎病頭暈如何緩解?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主要是壓迫神經造成的,按摩百會穴能有效改善頸椎病的問題,平時也要經常的活動頸肩部位,堅持做頸
-
狗皮膏藥的由來 中醫帶你來了解我們都知道膏藥對于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作用,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狗皮膏藥,尤其北方人更喜歡狗皮膏藥來治病。那
-
呂不韋養生觀念之“養生三患”古代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呂不韋就是其中的一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來還擔任秦國的丞相。《呂氏春秋》
-
中醫趣談 中藥黃連的傳說故事我們常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黃連的中醫常識。黃連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的高,
-
養生之道 宋美齡的四大養生秘訣說到宋美齡,我們都有所了解,是蔣介石的夫人,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宋美齡夫人也是一位養生專家。宋美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