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證的中醫護理方法展示
嘔吐
嘔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以致引起食物及痰涎從口吐出病癥。是多種急慢性疾病常見的癥狀之一。歷代醫家以有聲有物胃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臨床實踐中嘔與吐是很難截然分開的,故一般稱為嘔吐。 嘔吐可見于西醫中的許多疾病,如急性胃炎、神經性嘔吐、賁門痙攣、幽門痙攣及梗阻、胰腺炎、膽囊炎等。
1、病因病機 脾與胃相表里,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保持氣機通暢,使水谷精微得以輸布。若邪氣犯胃或胃虛失和。氣逆而上,則發生嘔吐!妒備·嘔吐》中記載:“嘔吐者,胃氣上而不下也。”
引起嘔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外邪犯胃:風、寒、濕之邪以及濁穢之氣,侵犯胃腑,使胃失和降,水谷隨氣上逆,發生嘔吐。正如《古今醫統,嘔吐噦門》所說:“卒然而嘔吐,定是邪客胃腑,在長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風寒所犯。”
(2)飲食不節:飲食過多,或過食生冷油膩,不潔之物,皆可損傷脾胃,致使食停不化,胃氣不能下行,上逆而為嘔吐。
(3)情志失調:惱怒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胃氣上逆;憂思傷脾,脾失健運,食停難消,胃失和降,均可發生嘔吐。
(4)脾胃虛弱:勞累過度,耗傷中氣,或久病中陽不振,脾虛不能承受水谷,水谷精微不能生化氣血,以致寒濁中阻而引起嘔吐,或聚而生痰,積于胃中,當飲邪上逆之時,發生嘔吐。亦可因胃陰不足,失其潤降,而致嘔吐。正如《證治匯補·嘔吐》中說:“陰虛成嘔,不獨胃家為病,所謂無陰則嘔也。”
2、辨證論治 嘔吐一證,當詳辨虛實。實證多由外邪,飲食所傷,發病較急,病程較短;虛證多為脾胃運化功能減退,發病緩慢,病程較長!毒霸廊珪穼I吐分為虛實兩類進行辨證論治。實證以祛邪化濁,和胃降逆為主;虛證多用溫中健脾、滋陰養胃及扶正之法。
相關文章
-
風濕病康復要注意什么?風濕病的患者要經常做按摩,能有效緩解風濕關節炎的疼痛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有效環節關節的活動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夠增
-
中醫上說民間“九九”是什么呢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
-
脾虛的5個癥狀是什么呢脾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你了解過自己的身體器官嗎?小編今天就為你講解有關脾的知識。脾的功能是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全身
-
寒性體質的人如何通過中醫治療呢很多人經常會手腳冰冷,為啥會這樣,其他人為啥么事呢?人類的體質有多種,如寒性體質,熱性體質,平和體質等,他可能是寒性體質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臟嗎?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嗎?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擔著過濾和儲存血液的作用。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