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健康體征:面色紅潤表明氣血旺盛
對于疾病這種東西,能盡早消滅就盡早消滅,越是心慈手軟最后的受害者——自己越是難過。那么,如何及早發現疾病的征兆呢?你該怎么看,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把所有妖魔病魔都打翻在地?馬上為你奉上最佳方案。 預防疾病,除重視在各個方面注意養生外,重要的一點是還要經常根據健康人的一些生理特征來預測自己是否有了疾病,以便早期明確診斷,早期治療,把疾病消滅于萌芽之中。所謂健康人的生理特征,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是眼睛要有神
所謂有神,是指目光明亮,視物清楚,眼睛轉動靈活,人們常常用“水汪汪”來形容。目光炯炯有神,說明*視覺器官與大腦皮質的生理功能良好。俗話說:“眼是心靈的窗戶”,即中醫所謂“神藏于心,外候在目”。眼睛的視覺好壞,不僅反映心臟的功能是否良好,而且祖國醫學認為,眼與*五臟六腑的功能皆有關,因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這說明眼睛是臟腑精氣匯集之地,臟腑虛衰,必影響于眼;相反,眼睛有病,也反映了臟腑病變。如《靈樞·論疾診尺篇》里說:“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意思是,目眥赤為心火,白睛赤為肺火,黃為中焦濕熱,目珠腫為肝火,眼瞼紅腫或濕爛是脾胃濕熱,全目赤腫是肝經風熱,目色暗晦為腎虛。
二是面色宜紅潤
《素問·脈要精微論》里說:“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意思是面色是*五臟氣血的外榮。氣血旺盛,則面色榮潤;若氣血衰減,則色澤枯槁。也正因為病色的出現,是內在臟腑病變的反映,因而它和病因、證候聯系起來,可以觀察多種病變。《靈樞·五色篇》總結為:“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這是古人通過臨床體驗作出的結論,具有較大的實際意義。不僅如此,中醫學還認為,面部青色,主風,主寒,主驚風;面部黃色,主濕;面部白色主虛。鑒別面色是否正常,主要應依據面部是否失去潤澤的光彩而枯槁;膚色的深度是否較之平素明顯變化而暴露。《素問·五臟生成論》里說:“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三是呼吸應微徐
所謂微徐,是指人的呼吸,要從容不迫,不疾不徐。眾所周知,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因為不呼吸,二氧化碳就排不出去,*急需的新鮮氧氣又吸不進來。《難經》認為:“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這說明呼吸與*的五臟六腑功能密切相關,是健康的重要標志。
現代醫學認為,呼吸困難常見于肥胖、貧血、各種肺疾患者及心臟病患者。當老年人患心臟病,特別是左心衰竭時,對呼吸困難往往習以為常,然而這確乎是個重要癥狀,特別是夜間突然發生的呼吸困難,常需緊急處理。許多老年病人為了使睡眠好些,不知不覺地把枕頭抬高了,這往往是呼吸困難的一個征兆。
四是語音要洪亮
《素問·五臟生成篇》里說:“諸氣者,皆屬于肺。”說明肺主氣,而聲由氣發,故聲音洪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若語言低微,氣短,說明肺氣不足。若發不出音來,稱為“失音”,有虛實之分。見于外感風寒、風熱或感邪后又傷于飲食等,多屬實證;見于內傷,肺腎陰虛,津液不能上承,表現為慢性或反復發作的,多屬虛證。
五是情緒常穩定
所謂情緒穩定,是指七情和調,又叫和喜怒。《靈樞·本神篇》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和喜怒而安居處,如是則……長生久視。”久視,久活也。命能長久的首要一條是和喜怒,這是因為情緒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對外界的情志刺激和蠱惑,要善于通過調節自己的感情,如和喜怒、去憂悲、節思慮、防驚恐等方法,排除各種雜念,消除或減少不良情緒對心理和生理產生的影響。
六是腰腿靈便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未老腰先病。腰腿靈便,步履從容,則證明筋肉經絡、四肢關節皆很強壯,有獨立生活能力,有利于抗老防病。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憊矣”。即是說,若腎氣充足,則筋骨健壯、腰腿靈便、活動自如;若腎虛者,腰酸腿痛、步履艱難,嚴重者,可致彎腰駝背。
七是二便正常
亦有人云:“前門松,后門緊。”前門松,指的是小便正常而通暢,沒有阻礙,控泌有常,說明泌尿系統正常無病。后門緊,是說肛門括約肌緊張度良好,腸道無特殊性疾病。《素問·五臟別論》里說:“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門,即肛門,大便由此排出。五臟使,是說魄門的生理功能與五臟之間有密切的關系,為五臟所使役。具體地說,魄門的啟閉要依賴于心神的主宰,肝氣的條達,脾氣的升提,肺氣的宣降,腎氣的固攝,方能不失其常度。水谷不得久藏,是說經過腸胃消化吸收后剩下的糟粕在此既不能不藏,又不能藏得太久,不藏是指大便瀉泄,久藏是指大便秘結,無論是大便秘結,還是瀉泄,均反映了臟腑功能失常。
八是牙齒堅固
齒為骨之余,而腎主骨,所以牙齒堅固,反映腎氣、腎精充足。若腎精虛衰,則牙齒脫落或枯槁不榮。若屬血虛,則齒色白而不澤;若陽明熱盛而津液受傷,則齒干燥如石。
九要不胖不瘦
因為體胖與體瘦皆為病態。中醫學認為,胖人多氣虛,多痰濕,易患中風、消渴病;而瘦人多火,易患勞嗽。現代醫學認為,過胖可增加機體額外負擔,大量的脂肪組織在腹腔內沉積,使橫膈抬高,使心臟和肺臟的活動范圍均受到限制。過瘦的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機體營養不足,或者是消耗太大,儲存太少;另一方面,過瘦常常是某些疾病帶來的后果,如糖尿病等。
十應脈象緩勻
緩,和緩;勻,均勻。此指人的脈象要從容和緩,不疾不徐。因為氣血在脈道內運行,所以脈象的正常與否,能夠反映氣血的運行。《素問·調經論》指出:“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可見,通過評脈,能夠發現是病者,還是健康人。
十一是頭發潤澤
祖國醫學認為,“發為血之余”,而肝藏血,所以頭發是否潤澤,反映肝的藏血功能。同時,頭發的好壞,又賴腎的精氣盛衰,如《素問·六節臟象論》說:“腎者……其華在發”。因此,頭發的生長、脫落、黑白潤澤,又反映了腎氣的情況。
十二是雙耳聰敏
耳主管聽覺。《靈樞·脈度篇》說:“腎氣通于耳”,說明耳的聽覺與腎有內在聯系。《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這說明*各部發生病變時,皆能通過經絡而反映于耳部,耳與全身組織器官有密切關系。
十三是記憶良好
《靈樞·海論》里說:“腦為髓之海。”髓海充盈,則精力充沛,記憶力強與分析理解力好。反之,腎氣虛弱,髓海不足,則記憶力減退,分析判斷力差,是衰老之象。
十四是食欲正常
由于“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所以飲食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則是健康的反映。
若食欲減退,在新病多為傷食,或者外感發熱;久病多屬脾胃虛弱,或腎陽不足;若食欲亢進,消谷善饑,屬胃火亢盛;饑而不食,多為胃陰不足;病中能食,是胃氣未傷,預后較好。
以上十四條是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必須具備的,也可以說這是健康人的生理特征。有病還是無病,可根據這十四條標準來衡量,若有一條或是幾條不好,則應及時進行調理,調理無效,應找醫生及時診治,不要延誤了病情。
-
風濕病康復要注意什么?風濕病的患者要經常做按摩,能有效緩解風濕關節炎的疼痛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有效環節關節的活動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夠增
-
中醫上說民間“九九”是什么呢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
-
脾虛的5個癥狀是什么呢脾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你了解過自己的身體器官嗎?小編今天就為你講解有關脾的知識。脾的功能是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全身
-
寒性體質的人如何通過中醫治療呢很多人經常會手腳冰冷,為啥會這樣,其他人為啥么事呢?人類的體質有多種,如寒性體質,熱性體質,平和體質等,他可能是寒性體質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臟嗎?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嗎?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擔著過濾和儲存血液的作用。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