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術語典故
中醫文化源遠流長,不僅是醫術上的精深,在其發展上也有很長的歷史。中醫術語典故如仁術、和緩、懸壺等一些詞都有它的相應的意思和歷史故事。對于中醫文化方面需要了解的人可以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進行適當的研究。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中醫術語。
1 仁術、仁壽:喻指醫術。此中醫典故《孟子·梁惠王上》云:“無傷也,是乃仁術。”孟子所謂的“仁”,本于孔子“愛人”之說。后世遂以醫術比之仁術。《論語·雍也》:“知者樂,仁者壽。”《漢書·董仲舒傳》:“堯舜行德則民仁壽。”此故將仁壽比之醫術。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張潔的《仁術便覽》、清代孟葑的《仁壽鏡》。
2 青囊:為古代醫家的書囊,喻指醫書。唐·劉禹錫《閑坐憶樂天經詩問酒熟未》云:“案頭開縹帙,肘后檢青囊。唯有達生理,應無治老方。”后遂將青囊喻醫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邵以正的《青囊雜纂》、清代趙濂的《青囊秘效方》。
3 折肱:喻指良醫。《左傳·定公三十年》曰:“三折肱知為良醫。”《楚辭·九章》曰:“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朱熹集注:“人九折臂,更歷方藥,乃成良醫,故吾于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語,為誠然也。《左傳》曰:三折肱為良醫。亦此意也。”后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醫。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吳承昊《折肱漫錄》。
4 和緩:喻指良醫。醫和、醫緩,為春秋時秦國兩個名醫,后人常并稱之為“和緩”。如晉摯虞《疾愈賦》曰:“講和緩之余論,尋越人之遺方。”故以和緩喻良醫。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全子久《和緩醫風》。
5 理瀹:代指中醫術語中的醫藥。《子華子·北宮意問》云:“子華子居北苓,北宮意公仲承侍,縱言而及于醫。子華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瀹也,瀹者養也。’”以此命名者有,吳師機改《外治醫說》為《理瀹駢文》,其自跋云:“《外治醫說》刊既成,時賢皆云不甚解。其欲得吾之說者,則取其方而已。予知說之不行也,而要圍墾遂棄。爰改名駢方,借《子華子》‘醫者理也,藥者瀹也’之句,摘理瀹二字以題其篇。”
6 懸壺:喻指行醫。《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載:“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于樓上睹見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后隨翁去,學仙未竟,“遂能醫療眾病,鞭撻百鬼。”唐代陳子昂《感遇》詩:“曷見玄真子,觀世玉壺中。”后世稱行醫為“懸壺”。“玉壺”、“一壺”、“壺中”者,皆本義于此。以此命名者有韋宙《玉壺備急方》,清代楊風庭的《一壺天》、清代李晴川的《痘疹壺中天》。
7 春腳:喻指醫者。五代王仁《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云:“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此以醫者喻以有腳之春,可予病者以春陽也。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孟文瑞《春腳集》。
8 珠塵:為傳說中的仙藥。晉·王嘉《拾遺記·虞舜》云:“(憑霄雀)常游丹海之際,時來蒼梧之野,銜青砂珠,積成壟阜,名曰珠丘。其珠輕細,風吹如塵起,名曰珠塵……仙人方迴《游南岳七言贊》曰:珠塵圓潔輕且明,有道服者得長生。”此言“珠塵”為輕細如塵的青砂珠,為傳說中的仙藥,服之可以長生。以此為書名者為清代吳省三的《藝海珠塵》。
現在這些中醫術語典故中的絕大部分的詞語都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易懂的善于理解的詞匯。只是對于喜歡這些內容的人來說也算是大海拾珍。>>>膽經肝經在哪里
-
風濕病康復要注意什么?風濕病的患者要經常做按摩,能有效緩解風濕關節炎的疼痛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有效環節關節的活動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夠增
-
中醫上說民間“九九”是什么呢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
-
脾虛的5個癥狀是什么呢脾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你了解過自己的身體器官嗎?小編今天就為你講解有關脾的知識。脾的功能是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全身
-
寒性體質的人如何通過中醫治療呢很多人經常會手腳冰冷,為啥會這樣,其他人為啥么事呢?人類的體質有多種,如寒性體質,熱性體質,平和體質等,他可能是寒性體質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臟嗎?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嗎?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擔著過濾和儲存血液的作用。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