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療法能防治慢性疾病
音樂是一種旋律,一種心境,但采用音樂養生或治療某種疾病的奧秘,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中醫指出,音樂療法能防治慢性疾病。
音樂療法作為一種輔助醫療手段,對慢性疾病的康復有一定效果。音樂治療的對象包括心理疾病、亞健康和腦血管意外等三類患者群體。
選自己喜歡的音樂。從現代醫學角度看,音樂對情緒活動的作用,與內分泌、植物神經系統、丘腦下部、邊緣系統有著密切關系,音樂的節奏、力度、旋律、和聲,可以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的精神心理活動。但高天強調,要想用音樂治療疾病,首先第一點就是所選音樂必須是聽者所喜歡的風格類型。不同的人因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影響,喜歡的音樂類型各不一樣,選音樂一定要首先考慮這種區別。比如強迫不喜歡民樂的人去聽《春江花月夜》,即使曲調再柔和,還是會讓人產生煩躁情緒,治療只會適得其反。
音樂選擇要與情緒一致。舉例來說,要讓一個處于興奮狀態下的人安靜下來,不能讓其聽緩和、平靜的音樂。因為這種做法帶有強制性,會使人心煩意亂,產生厭惡感。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興奮時給以活躍、激奮的音樂,經過一定時間,興奮到一定程度便會發生抑制現象,他就會感到疲勞。這時他自然而然地想聽鎮靜性音樂,此時再給他聽鎮靜性音樂,便能達到使興奮平靜下來的目的。
對于不同患病人群,音樂治療的方式也不同。高血壓患者。國際高血壓學會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試驗證明每天堅持聽半小時節奏均勻的古典或印度音樂的高血壓患者組,血壓明顯低于不聽的患者組。國內外不少研究都指出,放松性音樂治療與常規藥物治療配合可以更早地控制血壓。
失眠。音樂療法治療失眠在臨床上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音樂的選取還是應以個人喜歡為第一原則,從中選擇和聲簡單、音樂和諧、旋律變化跳躍小,緩慢的獨奏曲或抒情小品音樂。其中以小提琴、鋼琴獨奏曲效果較明顯。當然,一些久負盛名的催眠曲,如《催眠曲》、《搖籃曲》、《仲夏夜之夢》等也非常合適。一般是選擇晚上睡前2—3小時進行,每次時間為30—60分鐘,音量不要過大,以舒適為度,應掌握在70分貝以下。
知道了音樂療法能防治慢性疾病,記憶力衰退的病人最好聽熟悉的音樂,熟悉的音樂往往與過去難忘的生活片段緊密纏繞在一起。
-
風濕病康復要注意什么?風濕病的患者要經常做按摩,能有效緩解風濕關節炎的疼痛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有效環節關節的活動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夠增
-
中醫上說民間“九九”是什么呢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
-
脾虛的5個癥狀是什么呢脾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你了解過自己的身體器官嗎?小編今天就為你講解有關脾的知識。脾的功能是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全身
-
寒性體質的人如何通過中醫治療呢很多人經常會手腳冰冷,為啥會這樣,其他人為啥么事呢?人類的體質有多種,如寒性體質,熱性體質,平和體質等,他可能是寒性體質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臟嗎?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嗎?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擔著過濾和儲存血液的作用。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