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患者用藥應遵循這些“守則”
對老百姓來說,該怎么吃藥、吃多久,都應該征求醫生的意見,這是減少藥物損傷的基礎。中醫強調,慢性病患者用藥應遵循這些“守則”:
1.藥物搭配要謹慎。慢性病患者即便是用非處方藥也應咨詢醫生或藥師。藥物進入肝臟后需要在“肝藥酶”的作用下促進代謝,如果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就可能因“爭搶”肝藥酶而發生副作用。比如,紅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等同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前兩種與某一藥酶結合力最強,結合后藥酶會失去活性。如果同時使用了息斯敏、他汀類等也需要這一類藥酶的藥物,它們就不能充分被解毒或代謝,嚴重者會導致毒性反應。此時如果選擇“品性”較溫順的阿奇霉素,則能盡量避免這種因合用藥物可能產生的毒性。
2.盡量避開傷肝腎的藥。一方面,要選擇肝毒性小的藥物,另一方面要盡量避免多藥同用。徐燕俠則認為,作用相似的兩種藥盡量不要一起用,或者劑量減半。
3.不隨便增加藥量。“例如,吃抗生素時,在劑量和療程方面都有嚴格規定。有些人就按照自己感覺來,本來該吃兩片卻吃了四片,有時用了兩天不見效就換藥或停用,還有的人一吃就是一個月。這些都會顯著增加藥物損傷肝腎的風險。”專家說。
4.肝腎不好,吃藥要小心。“慢性病患者就診時,一定要盡量詳細、全面地介紹自己的病史。”專家說。盧方平也支了一招:患者可以根據腎功能不全的程度,一方面可以適當減量,二是拉長用藥時間,如原先8小時吃一次,改成10小時吃一次。
5.吃藥時不喝酒、茶或咖啡。很多慢性病用藥和乙醇、茶、咖啡是“冤家”。
6.吃藥時,不大魚大肉。盧方平說,大量攝入高蛋白,會加重腎臟負擔,疲憊不堪的腎臟可能就沒有多余的精力來應對藥物的威脅,損害也就在所難免。
7.不吃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中藥及健康食品。盧方平介紹說,他接診過一名患者,原先病情穩定,但轉院沒多久就去世了。后來一打聽,原來這名患者堅持要吃中藥。“我懷疑他是大劑量吃中藥后出現高血鉀,引起不良反應。”
知道了慢性病患者用藥應遵循這些“守則”,此時如果選擇“品性”較溫順的阿奇霉素,則能盡量避免這種因合用藥物可能產生的毒性。
-
風濕病康復要注意什么?風濕病的患者要經常做按摩,能有效緩解風濕關節炎的疼痛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有效環節關節的活動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夠增
-
中醫上說民間“九九”是什么呢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
-
脾虛的5個癥狀是什么呢脾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你了解過自己的身體器官嗎?小編今天就為你講解有關脾的知識。脾的功能是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全身
-
寒性體質的人如何通過中醫治療呢很多人經常會手腳冰冷,為啥會這樣,其他人為啥么事呢?人類的體質有多種,如寒性體質,熱性體質,平和體質等,他可能是寒性體質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臟嗎?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嗎?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擔著過濾和儲存血液的作用。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