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傳統醫學上的“脾胃虛寒”
雖說秋季天氣逐漸轉涼,但由于早晚溫差較大,許多時尚男女在午后還是熱衷選擇一些生冷的食物,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胃冷痛不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后疼痛發作或加重,大便溏薄等癥狀,這就是傳統醫學上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中醫名詞,同脾陽虛,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癥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癥狀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癥狀減輕。 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后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脾胃虛寒的病因
脾胃虛寒的主要病因是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不節制、經常吃冷飲或冰涼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更易導致胃病。所以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有脾胃虛寒病人可多吃胡椒豬肚湯,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調味品,可以調理好脾胃虛寒的病癥,恢復健康脾胃。當然,出現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質性病變,最好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脾陽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又稱脾陽虛寒癥。多由脾氣虛癥發展而來,或過食生冷,或腎陽虛,火不生土所致。臨床表現,腹脹納少,腹滿時減,腹痛喜溫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溫,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質稀,小腹下墜,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脾胃虛寒證,以脾失健運和寒象表現為辨證要點。脾陽不足,運化失健,則腹脹納少;陽虛陰盛,寒從中生,寒凝氣滯,故腹痛喜溫喜按;陰寒之氣內盛,水濕不化,見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則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腫。婦女帶下清稀、腰腹酸沉,屬寒濕下注。治宜溫中健脾,方用理中湯。
中醫辨治脾胃虛寒
在中醫書籍中,人們常常將小建中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養胃丸證統稱為脾胃虛寒(中焦虛寒)證。這四個方癥雖然相似,均表現胃痛喜溫喜按,或饑時痛甚、得食暫緩。不思飲食,乏力、苔薄白、脈虛等共同癥狀。但是在“大同”之中,又有易被人忽視的小異。
中醫中藥治療:同治脾胃虛寒癥,脾胃同治,其脾胃乃安,其中中藥治療代表為:胃用中藥蜜漿,秉承脾胃同治的原理,療效明顯,中醫治療的典范。
香砂六君子湯證,屬氣虛,氣不足便是寒,但寒輕微,且兼痰濕、氣郁,痛喜輕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脹閟,噯氣吞酸,便溏、苔白潤等。胃脹甚于痛,重按痛增為辨證要點。
理中湯癥,乃中陽不振兼寒濕,癥見痛喜輕按,畏寒喜熱食,得冷則痛劇,痛比前癥為重。痛甚于脹是辨癥要點。
小建中湯證,系中陽虛兼營陰弱(即中焦陰陽兩虛癥),癥見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熱與喜曖畏寒征象并存,以痛喜重按為辨證要點。
上述四方,同治脾胃虛寒癥,但同中有異,臨證不可混淆。屬陰陽兩虛者用小建中湯,為溫潤法(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亦屬此列);理中湯及其衍化方(附子理中、桂附理中則溫中之力更強)為代表方,若小建中湯證誤用理中湯則溫燥傷陰;若該用理中湯反錯投小建中湯,則柔潤戀寒濕。同樣,理中湯誤用于香砂養胃丸癥,則不能健脾袪濕、和胃暢中、芳香化濁、消脹除滿。臨癥當辨析無疑而后用之,方能藥癥合拍,共奏溫中散寒、補益脾胃之功。
藥方
方一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適量的水,在沙罐內煎取藥汁;再用藥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連服3--7天。本方適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二
陳皮20克,蔥白10莖,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雞肉。將雞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備用,再將陳皮洗凈,香附醋炒,放入砂鍋中煎取藥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蔥切成絲,再把雞肉,藥汁同放入鐵鍋悶煮。以先武火燒沸,酌加料酒、味精、醬油炒拌即成。吃時,以沸米酒50毫升,邊飲酒,邊吃雞了。須開懷食飲。
方三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將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本方適用于胃熱疼痛。
-
風濕病康復要注意什么?風濕病的患者要經常做按摩,能有效緩解風濕關節炎的疼痛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有效環節關節的活動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夠增
-
中醫上說民間“九九”是什么呢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
-
脾虛的5個癥狀是什么呢脾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你了解過自己的身體器官嗎?小編今天就為你講解有關脾的知識。脾的功能是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全身
-
寒性體質的人如何通過中醫治療呢很多人經常會手腳冰冷,為啥會這樣,其他人為啥么事呢?人類的體質有多種,如寒性體質,熱性體質,平和體質等,他可能是寒性體質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臟嗎?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嗎?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擔著過濾和儲存血液的作用。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