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中醫養生學
我國古代有關養生之道、壽親養老的文獻,一般總稱為養生(如《天隱子養生書》、《養生類纂》、《養生月覽》等。)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既有系統的理論,也有十分可靠的實踐經驗,是祖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一枝奇艷的花朵。
由于中醫很重視養生,所以得享高壽者還是比較多的。曾據《中國醫學人名志》加以統計,記載有年齡者共得149人(秦代的崔文子三百歲、后漢的葛越二百八十歲未計在內)。其中,80歲以下者42人,80歲以上者70人,90歲以上者27人,100歲以上者10人。最小者28歲,最大者103歲,平均壽命超過80歲。
近年來,泛論中醫養生要旨的文章不少,但系統地討論其發展的文獻較少。現綜歷代有關著作,對中醫養生學的發展簡史分成四個階段介紹如下。
廣義地說,自從有人類時候起,在舊石器時諸如火的應用(熟食、取暖以及從而發明的灸等)、居住與服裝的改善等,都與養生防病、延年有關。但時代湮遠,論無實證,故不加詳述。我國今存比較成熟的文字系統,最早的應推公元前十四世紀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了(六千年前的陶器上有些刻劃,已帶有文字性質,但不成系統)。甲骨文上,已有一些生理(如女子乳房脹為母字,產婦臨產先出水后兒頭先露的毓字等)和疾病(如牙上生洞的齲字)的記載;也還有一些個人衛生(如沐、浴)與集體衛生(如大掃除稱寇帚)的記載;在所載動植物(動物47種、植物15種)中,可能還有些可供藥用者?傊,當時已有講衛生與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
《周禮》載有“食醫”,并對各類飲食的寒熱溫涼(指服食)及四季的五味所宜都有明確的規定。春秋時,對養生的記載更具體了,例如:《左傳》載醫和治晉侯病指出是“近女室,疾如蠱”的結果,已經注意到房室起居對養生的關系,并對四時、五節、六氣等與健康的關系引起重視!豆沤襻t統》載范蠡有“服飲藥餌”的辦法,授術于孔安國等,“壽皆百歲,面如童顏”。春秋戰國時期,由于諸子百家學說的興起對養生學也有很大促進。老子、莊子一派提出“歸真返樸”、“清凈無為”的養生理論,并編制了導引、吐納等一整套方法,對后世影響很大。例如:《老子》說“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藥”。《莊子·刻意篇》說:“吹呵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這里包括兩方面養生的方法:一是充分認識到吸納新鮮空氣,吐出廢濁之氣,才能維持生命,保健延年(此即吐納、氣功);一是提倡運動,可以加強新陳代謝,促進機體各方面的機能(此即導引、按摩)。莊子所謂的“熊經鳥申”,向來沒有實證。幸運的是,1975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帛書導引圖,描繪了四十多個姿勢的圖象,內中的“熊涇”(顯見系熊經之抄訛)、“鷂背”(可能與鳥申同屬一類),可以引為借鑒。此圖中有一圖,題為“信”上文已看不清,有人認為信即伸,其上應鳥字。但其圖明為獸形,實不敢茍同。
管子認為“精”是氣的物質基礎,是人生命之源泉,故主張存精以養生。如《管子·內業篇》:“精氣者,氣之精者也”,“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臟以為泉源”。此外,他還提出存精的具體方法:“愛欲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摧,福將自歸”,即節欲存精是也!秴问洗呵铩窂娬{精、氣、神和形體的統一,是生命的根本。如《盡數篇》說“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也”。老、莊主張“靜”以養神可以長生;呂不韋卻主張動,認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郁處頭則腫、為風;處耳則為鋦、為聾;處目則為蠛、為窒;處腹則為脹、為府;處足則為痿、為蹶”。呂氏還指出氣不宣達與血脈壅塞都是不能長壽的原因,所以“作為舞以宣導之”。呂氏以外,子華子也是主動的,他認為:“營衛之行,無失厥常,六府化谷,津液布揚,故能長久而不敝。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戶樞之不蠹,以其運故也”?鬃觿t主張要動靜結合,如《孔子家語》載:“若夫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宜夫”。
由于中醫很重視養生,所以得享高壽者還是比較多的。曾據《中國醫學人名志》加以統計,記載有年齡者共得149人(秦代的崔文子三百歲、后漢的葛越二百八十歲未計在內)。其中,80歲以下者42人,80歲以上者70人,90歲以上者27人,100歲以上者10人。最小者28歲,最大者103歲,平均壽命超過80歲。
近年來,泛論中醫養生要旨的文章不少,但系統地討論其發展的文獻較少。現綜歷代有關著作,對中醫養生學的發展簡史分成四個階段介紹如下。
廣義地說,自從有人類時候起,在舊石器時諸如火的應用(熟食、取暖以及從而發明的灸等)、居住與服裝的改善等,都與養生防病、延年有關。但時代湮遠,論無實證,故不加詳述。我國今存比較成熟的文字系統,最早的應推公元前十四世紀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了(六千年前的陶器上有些刻劃,已帶有文字性質,但不成系統)。甲骨文上,已有一些生理(如女子乳房脹為母字,產婦臨產先出水后兒頭先露的毓字等)和疾病(如牙上生洞的齲字)的記載;也還有一些個人衛生(如沐、浴)與集體衛生(如大掃除稱寇帚)的記載;在所載動植物(動物47種、植物15種)中,可能還有些可供藥用者?傊,當時已有講衛生與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
《周禮》載有“食醫”,并對各類飲食的寒熱溫涼(指服食)及四季的五味所宜都有明確的規定。春秋時,對養生的記載更具體了,例如:《左傳》載醫和治晉侯病指出是“近女室,疾如蠱”的結果,已經注意到房室起居對養生的關系,并對四時、五節、六氣等與健康的關系引起重視!豆沤襻t統》載范蠡有“服飲藥餌”的辦法,授術于孔安國等,“壽皆百歲,面如童顏”。春秋戰國時期,由于諸子百家學說的興起對養生學也有很大促進。老子、莊子一派提出“歸真返樸”、“清凈無為”的養生理論,并編制了導引、吐納等一整套方法,對后世影響很大。例如:《老子》說“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藥”。《莊子·刻意篇》說:“吹呵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這里包括兩方面養生的方法:一是充分認識到吸納新鮮空氣,吐出廢濁之氣,才能維持生命,保健延年(此即吐納、氣功);一是提倡運動,可以加強新陳代謝,促進機體各方面的機能(此即導引、按摩)。莊子所謂的“熊經鳥申”,向來沒有實證。幸運的是,1975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帛書導引圖,描繪了四十多個姿勢的圖象,內中的“熊涇”(顯見系熊經之抄訛)、“鷂背”(可能與鳥申同屬一類),可以引為借鑒。此圖中有一圖,題為“信”上文已看不清,有人認為信即伸,其上應鳥字。但其圖明為獸形,實不敢茍同。
管子認為“精”是氣的物質基礎,是人生命之源泉,故主張存精以養生。如《管子·內業篇》:“精氣者,氣之精者也”,“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臟以為泉源”。此外,他還提出存精的具體方法:“愛欲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摧,福將自歸”,即節欲存精是也!秴问洗呵铩窂娬{精、氣、神和形體的統一,是生命的根本。如《盡數篇》說“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也”。老、莊主張“靜”以養神可以長生;呂不韋卻主張動,認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郁處頭則腫、為風;處耳則為鋦、為聾;處目則為蠛、為窒;處腹則為脹、為府;處足則為痿、為蹶”。呂氏還指出氣不宣達與血脈壅塞都是不能長壽的原因,所以“作為舞以宣導之”。呂氏以外,子華子也是主動的,他認為:“營衛之行,無失厥常,六府化谷,津液布揚,故能長久而不敝。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戶樞之不蠹,以其運故也”?鬃觿t主張要動靜結合,如《孔子家語》載:“若夫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宜夫”。
相關文章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