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消化吸收不良綜合癥
吸收不良綜合征,又稱為消化吸收不良綜合征,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小腸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從而使營養物質從糞便中排泄,以致營養缺乏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其中以脂肪吸收障礙最為突出。
臨床表現為慢性腹瀉,排便質稀量多色淡,呈油脂狀或泡沫樣,大便惡臭,伴腹脹腹痛、消瘦乏力、手足抽搐、感覺異常、貧血發熱、肢體水腫、夜尿增多,甚至引起骨軟化病、舌炎、口角炎、腳氣病、粗燥病、夜盲癥、出血傾向等營養不良的病癥。
脂肪吸收試驗、D—木糖吸收試驗、胰外分泌功能檢查、小腸鋇劑檢查、小腸鏡及病理活檢有助于吸收不良綜合征的病因診斷。
中醫認為,吸收不良綜合征屬中醫“虛勞”、“虛損”、“脾痿”范疇,多因胃腸等消化系統慢性疾病導致長期厭食、久瀉,終而引起脾氣痿弱、腎氣受損、精氣匱乏,整個機體失充營養的虛損病證,病位在脾、胃、腎,病性以虛為主。我們將其中醫辨證分為脾虛血虧、脾虛濕困、脾胃虛寒、脾腎陽虛四型施治,獲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
脾虛血虧型:癥見久不欲食、脘腹脹滿、大便溏薄、形體消瘦、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補脾養血。方用歸脾湯加減。藥用西洋參、炙黃芪、炒白術、朱茯神、炒棗仁、桂圓肉、廣木香、當歸、遠志、炙甘草、生姜、大棗、首烏、黃精等。
脾虛濕困型:癥見脘腹脹痛、腸鳴腹瀉、惡心嘔吐、形體消瘦、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濡緩。治宜補脾益氣、除濕止瀉。方用蒼白二陳湯化裁。藥用蒼術、白術、法半夏、陳皮、茯苓、黨參、炙甘草、砂仁、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胃虛寒型:癥見長期腹瀉、反復發作、大便稀溏如油狀、脘腹脹痛、喜溫喜按、惡心嘔吐、食納呆滯、畏寒肢冷、形體消瘦、神疲乏力、或見水腫、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緩。治宜溫中散寒、化濕止瀉。方用良附丸合理中湯加味。藥用高良姜、香附、炒白術、炙黃芪、干姜、黨參、炙甘草、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腎陽虛型:癥見久瀉不愈、腹痛隱隱、腸鳴腹脹、大便稀溏、形寒肢冷、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弱。治宜溫補脾腎,固腸止瀉。方用自擬愈腸煎。藥用炒石榴皮、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煨柯子、炙米殼、吳茱萸、大棗、附子、干姜、茯苓、苡仁、赤石脂、禹余糧、杜仲、鎖陽、臺烏、沉香、肉桂、小茴香等。
本綜合征可見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瘺、胰腺纖維囊腫、原發性胰腺萎縮、胰腺廣泛切除后、胰腺結石、肝硬化、肝外膽管梗阻、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各種原因引起的肝內膽汁瘀積等多種疾病。目前西醫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對癥治療常用營養藥(如補充維生素的21金維他等)及止瀉藥(如洛哌丁胺等),但效果往往不令人滿意,故有越來越多的醫學家們一直在不斷尋找毒副作用更小的包括中醫中藥在內的傳統醫學療法。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