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正骨手法中的主輔佐使
中國醫學是一座偉大的寶庫,以閉合治療為主的骨傷科學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幾千年證實的臨床行之有效的正骨手法是中醫骨傷科學的精髓,是中醫寶庫中的珍寶,至今還在中醫骨傷臨床上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筆者在從事中醫骨傷臨床19年的工作中,發現施行手法整復骨折脫位時,所運用的手法同中藥方劑組成很相似,同樣存在著主輔佐使問題。
當機體受到暴力作用超過正常限度時,可發生骨折和(或)脫位,又因殘余暴力、肌肉、韌帶牽拉或搬運不當而使斷端發生移位。臨床上常見的移位有成角、側方、短縮、分離和旋轉5種。我們使用手法的目的就是要糾正移位,使骨對合。正如清代吳謙等到編著的《醫宗金鑒》說:“夫手法者,謂以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于舊也。”手法是“正骨之首務”。
我們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手法有拔伸、旋轉、屈伸、橫擠、分骨、折頂、回旋、縱壓、分筋、撥絡、理筋、彈筋等12種,而每個手法皆有其適應證,如拔伸可糾正短縮和成角;橫擠可糾正側移;折頂可糾正成角或用于折骨等,每種手法均視骨折的具體部位、具體情況而靈活選擇應用。由于絕大多數有移位的骨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復合移位,如尺橈骨雙骨折的短縮移位,必有側方移位,也可因肌肉牽拉同時發生旋轉和成角移位,所以在采用整骨手法進行閉合復位時,單用一種手法就難以奏效,必須同時采用幾種手法才能獲得滿意復位。
在進行正骨時手法的選用,有一個主次或先后配合的問題,即主輔佐使問題。如股骨干中段骨折有短縮成角移位時,正骨手法中糾正短縮成角移位以拔伸牽引為主,力要大,不大不足以糾正短縮和成角,糾正側方移位的橫擠為輔,力要穩,并時時用指腹觸摸骨折端以檢查對位程度,而稍事旋前旋后并作搖晃為佐使,以糾正骨折端的旋轉和殘余移位。如髕骨骨折有分離移位時,應以頂擠為主,按捏為輔,膝關節屈伸為佐使。肱骨外髁翻轉骨折,就應以旋轉為主,牽引內收為輔,肘時時搖轉為佐使。再如肩關節前脫位,在進行足蹬法復位時,單用患肢外展位作牽引不易成功,若是將上臂外展拔伸,在足蹬的配合下,內收患肢并做患肢旋轉活動,則立刻復位,這里拔伸牽引為主,內收是輔,旋轉手法就要佐使。在每個骨折脫位整復后,均應采用輕手法,理順筋脈以加速復原減少后遺癥。
總之,在總結中醫骨傷臨床經驗中,筆者充分認識到整骨手法的運用和藥物的使用一樣,也存在著主輔佐使問題,為此,決心并為之努力探討與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提高,這樣“一旦臨證”才能“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或拽之離而復合,或推之就而復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闕”,做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醫宗金鑒》),達到完美的境界。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