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誤區:人體有酸堿之分嗎?
昨天一個報社的編輯打電話給我,說做一次電話采訪,內容是:都說*有酸堿之分,有的人是酸性體質,有的人是堿性體質,甚至有本書寫道:“人在一生下來的時候,身體大多屬于健康的弱堿性環境,但在后天的各種壞習慣的影響下,身體會逐漸變酸,而身體逐漸變酸的直接后果就是滋生各種各樣的疾病 當*的pH數值處于7~7.35之間時,屬于弱酸性體質,此時容易受到有小病痛或某些疾病的干擾;當*的pH數值處于6.9 7之間,屬于強酸性體質,此時人極容易患上如癌癥之類的重大疾病。那么該如何區分呢?飲食上該如何注意呢?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酸堿中和是最基本的化學反應,*內也確實存在酸堿平衡。但就是這些簡單的常識促使了“酸性體質理論”,而這一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酸性體質者理論認為,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具有酸性體質的人易患癌癥,通過補充堿性食物或者是營養劑,可以讓身體從酸性體質轉向堿性。
實際上,“酸性體質”本就是一個偽造的概念,不但從來沒有哪一本被醫學界認可的醫學雜志學期刊發表過有關酸性體質的論文,也沒有被任何營養專家承認過,而且根本就不存在酸性體質。
因為*血液的PH值保持在一個恒定的范圍(7.35~7.45),這本來就屬于堿性。如果因為疾病腹瀉、腎衰竭等導致血液PH值降至7.2以下,就會致命,更別說PH值降至7以下的酸性了,酸性血液的人根本是無法存活的。而且,健康人血液是堿性的,胃酸是酸性的,尿液是酸性的,腸液是堿性的,“酸性體質”真不知道是說的哪里呢?
我們都知道,日常食物是分酸性和堿性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后,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除了我們熟知的水和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元素的殘留,這些元素分為兩類,一類是成酸元素包括硫、磷、氮、氯等,呈酸性;另一類是呈堿元素包括鉀、鈉、鈣、鎂等,成堿性。如果某種食物代謝后成酸元素占上風,那么就是酸性食物,反之,如果堿元素較多,那就是堿性食物,也許這就是大家所謂酸堿體質的根據吧。但確定某種事物是酸性還是堿性不能靠口感,而是靠試驗檢測,即將該食物燒成灰燼,用試紙測試其酸堿值,或者更準確的做法是測定酸堿元素各自含量的多少。
一般來說,蔬菜、水果、海藻類、牛奶等屬于堿性食物;酸性食物則包括糧食、魚、肉、蛋等。這只是一個大致的規律,要確定某州食物到底是酸性還是堿性必須進行檢測才行。可是,很遺憾,到目前為止真正做過檢測的食物并不多,在學術數據庫中根本檢索不到任何關于食物酸性和堿性的研究。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