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說 亞健康屬于未病嗎
亞健康屬于未病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于亞健康的一些知識:上世紀末,西醫提出了亞健康的概念,指身體沒有患病,卻出現生理功能減退、代謝水平低下的狀態,主要表現是疲勞,胸悶,頭痛,失眠,健忘,腰酸背痛,情緒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不少人把中醫的“未病”等于西醫的亞健康,認為“治未病”就是對亞健康的治療和調理,這很不恰當。因為亞健康是生命現象的異常反應,是病人切身感受到的痛苦,對個體生命而言,顯然屬于“已病”范疇,高校教材《中醫內科學》中就列有“頭痛”、“不寐”、“虛勞”等等內容。
個體生命的“已病”與“未病”,不完全在于有無器質性改變的形態學異常,而在于生命個體“陰陽神氣”的感應性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在于“陰平陽秘”因應協調的自控穩定性。如果“陰陽神氣”能夠隨機應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就是不病,反之就是有病。如春天生發,氣由內藏的狀態,逐漸轉向外發上升,此時,如果清陽之氣不能應春天之時而“發陳”,就可能出現疲勞,頭痛,失眠等癥狀。可能許多人都有“春困”的感覺,因為肝氣相應地生發,一般這樣的感覺不會太重,也容易消失,但如果肝氣不能應春天生發,“春困”就會越來越重,甚至會因為清陽不能上升,頭失濡養而發生頭痛,失眠等,這時需要我們補肝血,益肝氣,輔助清陽之氣的“發陳”。同樣的道理,夏天心的氣津如果因暑熱而外泄太過,秋天肺氣因溫燥不能降肅,冬天腎精喪失藏納,都會導致“陰陽神氣”的動態平衡發生問題,表現出這樣那樣的不適感。不適感是生命個體自覺的癥狀,屬于中醫的“已病”范疇。
中醫“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未病先防的“治未病”,屬于中醫養生學的內容,在《內經》具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素問·上古天真論》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二篇,就是講人們的生命行為,應當怎樣去做,才能與自然時空協調一致,才能適應社會環境,才有利于“陰陽神氣”的自和力,達到“治未病”目的。既病防變屬于辨證論治的內容,它首先要認識個體生命的異常,在辨別“已病”之病位的前提下,分析藏腑氣血等陰陽神氣狀況,對疾病傳變做出預測性判斷,做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以扭轉截斷可能發生的傳變,實現“治未病”目的。
中醫是中醫,西醫是西醫,具有不同的概念,概念之間具有不同的邏輯關系。如果把亞健康和中醫“未病”劃等號,可能導致中醫臨床思維的混亂。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