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對癥方可藥到病除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李時珍20歲。新婚不久便害了一場重病。起病初只是感冒咳嗽,但由于調理不當,又自恃年輕且懂醫藥之理,一時大意,病情便日益加重。每晚高燒過后還盜汗不止。這種病,就是中醫內科雜病范疇的“骨蒸”病。所謂骨蒸,即是形容陽虛潮熱的熱,自里透發而出,“骨”,表示深層;“蒸”,意為熏蒸。這種熱癥,每兼盜汗,是肺癆病的主癥之一。
有時自己得了病,也常自己開藥煎服,治好了自己的病。所以這次病情雖然來勢兇猛,好像與以往不同,但他還是自己開藥方,用了紫胡、麥冬等清熱化痰藥物。然而一個月后,病情不但未見好轉,而且還加重了。
當時行醫郎中們都遵循一種不成文的規矩:自己親人患病,自己不診斷。李言聞對兒子的病就持這種態度。他請了幾位同行來給兒子治療,他們看后都覺得很棘手。
面對這種情況,李言聞不得不破例給自己的兒子治病。通過深思熟慮,李言聞確定了治療方案。他采用金元四大家李東垣的經驗,用清肺熱的良藥黃芩單味煎煮。李時珍服藥后,很快退了燒。接著服了幾劑,加之有效的調理,咳嗽也就好了。這次患病,給李時珍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使他悟出一個重要的道理——用藥要對癥。
后來,在編修《本草綱目》時,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肯定了黃芩瀉肺火、清濕熱的功能。關于對癥下藥,他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如鼓之應桴”。其意思是說,對癥用藥,如鼓錘擊鼓。鼓錘對準鼓皮,立即發出聲響;用藥對上癥,很快就會見效。為此,李時珍感慨地寫道:“醫中之妙,有如此哉!”
俗話說得好,久病成良醫。這是指隨著人們求醫問藥次數的增加,自然地會積累一些醫藥知識與經驗。用藥要對癥,才會藥到病除。在以后長期的醫療實踐中,李時珍始終堅定不移地遵循著這一原則。
附: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1951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李時珍被推選為“古代世界名人”。1953年蘇聯莫斯科大學新校舍落成,在大禮堂走廊的墻壁上鑲嵌著兩位中國古代科學家,一位是5世紀(南北朝)的祖沖之,一位是16世紀(明朝)的李時珍。《莫斯科真理報》撰文:在莫斯科大學新校舍中有中國科學家的像,這證明蘇聯人民對偉大的中國人民——擁有杰出的古代文化的人民——的深深尊敬。
《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載藥物1892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其余為礦物及其他藥,總結了明代以前歷代本草的經驗,糾正了傳統本草中的一些訛誤,新增藥物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8首,約8000多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所用劑型俱全(膏、丹、丸、散),且大量方劑既具科學性,又有簡便廉驗的特點。該書對中醫藥及本草學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書中對藥物的分類,尤其是生物的分類是劃時代的。書中不僅記載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還有化學、天文、歷法、地質、氣象、民俗、文學及社會等多方面的記錄,因此成為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極其重要的卓越文獻。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我國科學文化寶庫的一份珍貴遺產,是一部蘊含豐富科學寶藏的“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