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問診之問“小便異常”
中醫問診的內容很多,多種問診內容結合起來才能綜合判斷疾病,問小便是中醫問診的內容之一,不同顏色的小便,代表的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
小便異常,常見尿量異常、尿質異常、排尿異常三類證象。
腎系經隧是由肝系之膜構成,三類證象雖然都是水液失調,實與尿路痙攣、松弛、受壓有其密切關系。少陽三焦是將腎系與其余四臟連為一體的大腑,是水津升降出人之路。水液能在三焦運行,需要五臟相互協調/才能運行不息,通調無滯。任何一臟功能失調,都會引起水津通調失度。水津隨其衛氣升降出人,衛氣發生病變,出現氣虛、氣滯、氣陷,都可引起小便失調。所以小便異常,應當聯系五臟與衛氣進行分析,才能揭示致病機理。除此以外,腎系血瘀、血溢,液結成石,阻塞尿路。精壅精室,壓迫尿路;或尿路痙攣,妨礙尿液下行;尿路松弛,腎關失健,也可引起小便失調。所以,五臟皆能令其小便失調,非獨腎也;氣血*皆能令其小便失調,非獨津也。
(1)尿量異常①尿量增多:口渴、尿多,晝夜尿量超過2 500毫升,謂之消渴。尿中含糖者謂之糖尿病,無糖者謂之尿崩證。多由腎陽虛損,不能化水為氣,蒸騰四布使然。故景岳云:“陽不化氣則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則有降無升,所以直人膀胱而飲一溲二,以致源泉不滋(指腎陽不能化水為氣上升于肺),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陽不足,火虧于下之消證也。”但亦不能專責腎陽不足,氣虛不能固精、攝精(指谷精)也難辭其咎,兩種機理并存,尤為常見。此外,一般小便清長量多,畏寒怯冷,也是腎陽虧損,腎氣不因所致。
②尿量減少:小便晝夜少于400毫升,謂之尿少。小便少而短赤,為熱盛傷津,或吐瀉失水,或過汗傷津所致。若尿少而見浮腫,則是肺、脾、肝、腎四臟功能異常,即肺失宣降,脾失健運,腎失氣化,肝失疏調,水液內停所致。
(2)尿質異常①尿濁:尿液渾濁,或白如米泔,或凝結如脂,排尿時無痛感,謂之尿濁。兼見形寒怯冷,腰膝酸軟者,為腎陽不足,氣化失司。脂液下流;兼見神疲食少,小腹下墜者,為脾虛氣陷,氣不固攝谷精,精微下泄;小兒尿如米泔,則因食積阻滯,運化失常,谷精隨其水液下注前陰。所以小便渾濁,陽虛不能轉化谷精,下泄而濁者有之;氣虛不能固攝谷精,下泄而濁者有之;脾功能障礙,谷精下泄者亦有之。
②尿血:尿中帶血,尿色變紅,或夾血塊,謂之血尿。兼見尿頻、尿急、尿痛,為邪客腎系,氣郁化熱,由氣人血,熱迫血溢,成為血淋;兼見潮熱盜汗,為癆蟲侵人腎系,化熱傷陰,腎水虧虛,陰虛火旺,灼傷血絡,此為腎系自病。尿道澀痛,兼見口舌生瘡,舌尖紅降,為心經濕熱從三焦下注前陰,熱迫血溢,是心病及腎,心腎同病。兼見發熱口苦脈象弦數,為肝經血熱,迫血外溢,是肝病及腎,肝腎同病。小便呈洗肉水樣,色淡微紅,兼見面色蒼白,食少神疲,為脾氣虛弱,統攝無權,是脾病及腎,脾腎同病。
③小便夾精:尿中夾有*,或尿后*自出,謂之小便夾精。兼見尿濁、尿痛,舌紅苦黃,是濕熱蘊結下焦,擾動精室.;兼見五心煩熱,舌紅少苔,是腎陰虧損,虛火擾動精室;兼見形寒怯冷,腰膝酸軟,是腎陽虛衰,腎氣不固,封藏不密;兼見食少便溏,少氣懶言,是中氣下陷,氣不攝精。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