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問診之問“崩漏下血”
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婦女在月經期擠牛奶,結果月經量異常的多,去看中醫,中醫診斷為“崩漏”。崩漏是一個中醫術語,下面是相關的介紹:
中醫問診之問“崩漏下血”
陰道下血,量多勢急,急如山崩者,稱為血崩;淋漓不斷,點滴而下,緩如屋漏者,謂之漏下。崩證因于血熱居多,氣虛而兼血熱亦較常見;漏證則以中氣不足,氣不振血,或瘀血組絡,血不循經較為常見;下元虧損,沖任不固,則偶亦有之。
心為行血之器,肝為貯血之皿。血的運行調節,有賴心肝兩臟。由于供血環流之脈是由肝系之膜構成,血量多少有賴肝臟調節,蓋血流暢否與脈絡弛張有關,所以與肝關系尤為密切。血行脈中,不滯不溢,環周不休,除與心肝兩系有關,還與氣血關系密切。血得陽氣溫煦才能溫和流暢,血得衛氣固攝才不漏泄脈外,血行無阻才能循行常道。血液遇寒則凝遇熱則沸,氣血一旦異常,影響血液運行,就會產生血瘀,血溢證象。
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氣郁化熱,熱人血分,迫血妄行,血溢脈外,成為出血,是肝疏泄太過所致。血液不能貯藏于肝,溢出脈外,雖然因其出血部位不同而病機有木火刑金、肝火犯胃、腸風下血、血熱成淋、血熱發斑、血熱成崩之異,其實病理完全一致,都是氣郁化熱,由氣人血,迫血妄行,僅因出血部位不同,兼證各異而已。血崩兼見血色深紅,量多勢急,發熱口苦,舌紅脈數,是血熱妄行所致。
如果上述證象全具兼見心悸氣短,則是血熱妄行與氣虛不攝兩種病理同時存在,以上屬于血崩機理。
下血量少,淋漓不止,兼見心悸氣短,少氣懶言,小腹空墜,面色無華,舌淡脈弱,此為中氣虛陷,血失氣攝,下注前陰,兼見血色黑多紅少,或先紅后談,臍下冷痛,四肢無力,氣短神疲,面色蒼白,看淡苔薄,脈遲無力,或脈大而虛,此為下元虧損、沖任不固;氣虛不攝與沖任不固兩種機理并存尤屬常見。以上兩種機理屬虛。
如經婦科檢查,子宮內有肌瘤而呈下血淋漓不止,此為瘀血阻絡,血行障礙,不能環流,以致血溢脈外。此證病性屬實。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