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告訴你為什么補氣的同時也要補血
補氣指中醫治療氣虛證的方法,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年老體弱,久病所致。而補血指以補血藥物治療血虛證的方法。血虛以面色蒼白或萎黃,唇甲色淡,頭暈眼花,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月經量少或經閉,舌淡脈細為主癥。
氣屬陽,血屬陰,氣功能以推動、溫煦為主,血功能以營養、滋潤為主。氣血之間存在著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關系。
根據不同臟腑的氣虛證臨床表現的特點,可采用不同的補氣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等。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臨床上具體使用補氣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①肝火、肝陽上亢、痰阻引起的頭暈目眩,飲食積滯或濕濁中阻引起的胃脘脹滿等實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②氣虛兼有實邪的病證,補氣法宜與祛邪法配合使用。
中醫治療血虛癥的方法。又稱養血。屬補法。血虛癥是由于血不足而使臟腑組織失于濡養所表現出來的證候。補血能使臟腑組織得到血液的充分濡養,使臟腑組織的功能恢復正常。血虛證主要有心血虛癥和肝血虛癥,補血法有補心血和補肝血。此外,氣虛、精虧、血瘀等也可導致血虛癥的發生,所以補血還有補氣生血、填精補血 、祛瘀生新等方法。常用熟地黃、當歸、何首烏、阿膠等藥物組成方劑。臨床上具體使用補血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因痰濁、火熱邪氣所致的心悸、失眠、眩暈,熱盛所致的肢體抽搐及瘀血所致的閉經,不適宜使用補血法。2、血虛患者要忌用溫燥傷陰的藥物。
氣為血之帥
是指氣能生血、氣能行血及氣能統血等三大方面。
氣能生血:血的化生過程離不開氣化。無論是飲食物轉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轉化成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轉化成血液的過程,還是精轉化成血的過程,都需要依靠氣的作用。氣盛,則生血充足。氣虛,則影響血的化生,甚而出現血虛。
氣能統血:氣對血液具有統攝作用,使之循行于脈中,而不致外溢。氣的統攝作用主要是由脾氣來實現的。如脾氣虛,不能統血,臨床上就會出現各種出血病證,被稱為“氣不攝血”。
氣能行血:血液在脈中循行有賴于氣的推動,即所謂“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心氣的推動、肺氣的宣發布散、肝氣疏泄條達都與血液的運行密切相關,無論哪個環節功能失調,均可導致血行不暢。
血為氣之母
血是氣的載體,同時也是氣的營養來源。因此,氣在沒有血的情況下不可能獨自存在。臨床上血虛會使氣的營養無源,導致氣亦虛。血脫則使氣無所依附,從而氣也隨之而脫。
由此可見,氣與血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大家在補氣的同時也不要忘了補血,補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補氣。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