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爸媽怎么辦
照顧小的孩子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這些家長們也應該是知道的,尤其是對于一些比較小的孩子她們一般都不太會表達,因此家長們在看護她們的時候更要了解她們的意思,那么,寶寶哭鬧爸媽怎么辦?接著大家就去了解下吧。
1.肚子餓:最常見的哭鬧原因
判斷:上次喂奶間隔1-2小時以上,如果母親用奶頭或手指觸及孩子的口角,嬰兒就會立即轉向奶頭或手指側,口唇做吮吸動作,哭聲停止。出生第一個月時,有一半啼哭是由于饑餓或干渴引起的。這種哭聲短而有力,比較有規律,中間有換氣的間隔時間,漸漸急促。同時頭部左右轉動,口唇出現吸吮,伴伸舌和吞咽動作。
解決:簡單的辦法,是假定寶寶所有的哭泣都是因為餓了,一哭就先給他喂奶。但是, 3個小時寶寶沒哭,也得給孩子喂一次奶。
2.尿濕或者拉大便
判斷:紙尿褲指示條變色或者有大便;哭聲常突然出現,有時很急,下肢的活動比上肢的活動要多。這個在哭鬧出現的時候、一直哭鬧的時候要多次、隨時檢查,解便前有時有面色漲紅用力狀。
解決:換洗尿片。
3.太熱了
判斷:摸后背、脖子是不是潮濕或者出汗,測體溫;哭聲響亮,有力,皮膚潮紅,額面部可以看到面色發紅,輕度出汗,四肢出現活動,蹬被子,嚴重者可出現輕度發熱。如果寶寶覺得太熱了,他不太會像覺得冷了的時候那樣讓你知道,并且不會哭得那么厲害。
解決:降溫、減衣、通風、溫水浴。
4.太冷了
判斷:四肢涼;哭聲低,乏力,皮膚花紋或紫紺,嚴重時蒼白,干燥,全身蜷曲,動作減少。如果其腹部發涼,說明寶寶感到冷了。
解決:保溫。
5.運動性哭聲
嬰兒睡覺醒來,運動肢體時,常伴有節奏性的哭聲,聲音響亮,音調柔和,不嘶不啞,而臉色紅潤,呼吸正常。這對肺的舒張和呼吸肌的鍛煉均有益。
6.意外傷害
判斷:嬰兒長期哭鬧,哭聲凄泣,表情痛苦,而外表健康,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仔細檢查,看看是否為意外事故造成的內傷,特別是冬天衣著多的情況下,最易發生。
解決:只要脫下衣服,認真檢查,就會發現問題。現在一般要求嬰兒每天洗澡,洗澡穿衣的時候多注意檢查就是了。
7.外界環境刺激過度
寶寶哭鬧爸媽怎么辦?剛出生的寶寶不能完全接受他們每天受到的外界刺激,比如光線、聲音、被人抱來抱去。如果活動太多,寶寶可能會受不了。他們通過哭來表達“我受夠了!”。
8.缺鈣
一歲以內常發疾病,屬于佝僂病。缺鈣會導致哭鬧、睡眠少、煩躁不安、出汗、枕禿等問題。
解決:半個月或者1個月開始補鈣,經常出門曬太陽。
9.懷疑生病
判斷:測量體溫,觀察哺乳、大小便、是否嘔吐、口腔內部正常否。新生兒或者早產兒很多嚴重疾病體溫并不升高,但是有拒奶現象,所以拒奶一般是嚴重疾病的征兆!嬰兒長時間的啼哭、發病的早期和疾病演變過程中的啼哭,往往是早期病態的主要癥狀,以哭來報告他的病痛,常見病有鵝口瘡、膿皰疹、尿布皮炎、腸道疾病、中耳炎、腹痛、骨關節損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脫水熱、各種感染的早期癥狀、顱內出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膽紅素腦病、嵌頓疝。
寶寶哭鬧爸媽怎么辦?專家提示,嬰兒哭鬧并非都是有病;孩子少哭、不哭反倒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而有些嬰兒過多哭鬧,亦可為疾病的信號。作為家長要仔細識別,以采取相應對策。如若是病態的哭鬧不安,結合其他癥狀表現,應及時送醫院治療。注意生病寶寶的哭聲跟餓了或者煩了時的哭聲不一樣。一般來說,病理性哭鬧哭聲異乎尋常,持續時間長,或者時哭時停沒有規律,哭聲微弱或帶有呻吟,有時還會出現間歇性,有時會喘不過氣來,有時伴有高熱或者其它異常性表現。給予喂奶或者愛撫只能暫時起作用。
專家提示:上面所講的也就是寶寶哭鬧家長們要怎么辦,而這個常見問題的出現大家也要有自己的了解,同時在知道了這些媽媽們更是要了解寶寶的需求,是不是生病和餓了,因此照顧孩子要從他們的需要去做才能幫助到孩子。
-
判斷寶寶聰明可從哪些方面來觀察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聰明,并且能夠更好的使身體茁壯成長,其實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提前的進行初次的判斷,如寶寶總是擺出
-
新生兒的胎記形成的主要的原因其實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新生兒身上有胎記的時候,感覺自己的孩子上輩子一定是想是的親人,不然的話今生不會會有胎記,其實打擊啊對
-
新生兒大便幾次屬于正常呢在日常對很多產后媽媽來說,為之非常關心寶寶的排便情況,生活中經常會有寶寶一天之內有出現數次的排便,并且時多時少、時干時稀
-
寶寶母乳性黃疸要不要吃藥母乳性黃疸比一般生理性黃疸的持續時間要長,而且,有很多女性發現自己的寶寶臉上比較黃,總是會沉不住氣,而給孩子喂養一些藥品
-
初乳有哪些作用產后女性朋友們都有過此現象,使之在女性分娩后大家會發現自己的乳汁非常臟,繼而都會很輕易的把初乳拋棄扔掉,使之這是非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