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能get 美國專家支招糾正孩子壞習慣
近段時間,某檔衛視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由于節目涉及親子互動,再次引發了親子教育的話題。現如今,隨著經濟條件、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孩子難免會養成一些諸如驕縱的壞習慣。那么如何才能糾正孩子這些壞習慣呢?美國專家來支招了。
1.發牢騷。美國紐約巴納德學院幼兒發育中心的主任托哈·克萊因博士說:“幼兒發牢騷是他們表達沮喪或憤怒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父母對孩子發牢騷表現出強烈的煩躁情緒,或是簡單地告訴他別這樣做,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克萊因建議,先承認孩子的感受,比如,“媽媽知道,你生氣是因為不能玩玩具了”,再給他講道理。
2.亂發脾氣。幼兒哭鬧、踢踹、躺在地上撒潑是正常現象,此時的孩子已完全沉浸在負面情緒里,父母和他們講不通道理。克萊因建議,父母此時應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設法讓其冷靜下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感覺得到了關愛,然后再就事論事。
3.總是說“不”。當幼兒對你說“不”時,他并不是有意這樣做,也不是言行粗魯。克萊因認為,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我自己會處理好這件事”。克萊因建議,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或給他足夠的空間,做某件事情前告訴他“爸爸媽媽準備好了,就等你了”、“我們相信你能做好。”
4.攻擊性行為。當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做出攻擊性行為。如果孩子正在發怒,父母要適度承認這種情緒,允許他跺腳或打泰迪熊。有時,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只是想向另一個伙伴打招呼,這時父母應教他如何用揮手或擁抱等正確的方式歡迎新伙伴。如果這種攻擊性行為持續較久,孩子可能是用它來吸引注意力,特別是當他受責罵時。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正確的憤怒發泄行為模式。
5.缺乏耐心。“想要的東西,立刻就要得到”,這是幼兒的正常行為。他們的大腦還沒發育成熟到“可以等待”的階段。然而,學會耐心有助于孩子處理挫折及應對今后生活中的挑戰。所以,父母不要責備缺乏耐心的孩子。每次孩子有要求時,父母可稍微遲緩些回應,讓他慢慢適應等待,學會有耐心。
6.打斷大人談話。如果他總是打斷父母的談話,很可能是他感覺被拒絕的次數太多了。專家認為,目前引起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手機、電腦等各種電子設備。克萊因建議,父母應控制好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及時解決孩子的需要,多進行親子互動。有時,眼神接觸、擁抱或講個故事就能解決問題。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只要父母積極引導,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相信孩子會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編也在此祝愿孩子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
讓孩子喜歡并主動學習的秘密讓孩子喜歡并主動學習的秘密是什么呢?對于學齡期的孩子來說能喜歡上學習并且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每個家長共同的心愿,但是
-
寶寶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有哪些隨著寶寶身體正常發育,使之此時到了應該進行學走路的時間,但往往在學習走路的過程會出現左右搖擺不定,并且有時走路姿態十分酷
-
家長在和寶寶交流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隨著寶寶逐漸的增長,此時語言功能的完善正逐步的有所提高,所以家長要利用正確引導去進行和寶寶加以交流,但家長注意不要過分滿
-
家長請你告訴孩子讀書的這些好處家長請你告訴孩子讀書的這些好處嗎?俗話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可以讓你明理,讀書可以提高你的內涵。也許孩子會說“讀
-
培養高智商寶寶的六大秘訣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提高寶寶智商的方法,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跟孩子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