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行為會毀掉寶寶自尊心 快來了解吧!
孩子雖然年齡小,看似什么都不懂,實則在潛意識里也懂得自尊、自強。寶寶的自尊心有的時候會從爭強好勝,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里面顯示出來。今天,小編就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下父母的哪些行為會毀掉寶寶的自尊心吧!
1.為寶寶包辦一切
父母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寶寶,為寶寶的課余時間安排各種活動,音樂、繪畫、舞蹈、外語……這種過度保護和越俎代庖的方法,會使他們在生活上產生依賴性,在學習上產生被動、消極的情緒,阻礙其自尊心的建立和發展。
2.忽略寶寶的存在
如果父母在寶寶生命早期不聽他們說話、不理睬寶寶,忽略他們的存在,寶寶會以為這是正常的行為,是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系狀態,導致其無法樹立自尊心。
3.破壞性批評寶寶
破壞性批評是對寶寶自尊心的無情剝奪。當寶寶做錯事情,父母希望通過批評使其改掉缺點,把批評看作一個作用力。當這個作用力打在寶寶的具體行為上,批評針對的是他們的行為,寶寶會朝父母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的。這個作用力打在寶寶的人格價值上,攻擊的是寶寶作為人的價值,將使寶寶覺得自己沒有尊嚴,甚至逐漸喪失自尊和價值。
4.“人前教子”
當寶寶不聽話,特別是在其他人面前表現不好,父母會感覺傷了自尊,就大聲呵斥寶寶。但是,當眾批評只能讓寶寶暫時懾于壓力,不敢抵抗,更會挫傷寶寶的自尊心。
5.不信任寶寶
對一個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對其尊嚴無情的挑戰。例如,父母怕寶寶撒謊,對寶寶的話進行挑剔、判斷和質疑,會在寶寶心中栽下一顆被懷疑的種子,阻礙自尊心的發展。
6.與其他寶寶比較
父母拿別人的寶寶的優點和自己寶寶的缺點來比較。這種不適當的比較,對攻擊性較強的寶寶可能激起逆反的行為;對攻擊性較弱的寶寶,會在心中留下一個陰影“我不如別人的寶寶好,他是有價值的,我是沒有價值的……”寶寶覺得在人前抬不起頭。父母要教育和引導寶寶跟自己比較,跟自己的昨天比較,例如“真棒,這次比上次進步了!”
7.不恰當地懲罰寶寶
有的父母會對寶寶拳打腳踢,其實,打罵寶寶是對其自尊心最直接傷害。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寶寶行為的根源,只是根據自己的看法簡單加以判斷,寶寶可能懾于父母的強大壓力,但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味的懲罰打罵,只能使寶寶感覺孤立無助,毫無尊嚴。
8.強迫寶寶做其不愿做的事
寶寶是和成年人一樣的人格獨立的主體,他不是你的高級玩具,父母要尊重寶寶自己的選擇。強迫寶寶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視寶寶尊嚴,這是家庭教育上父母必須時刻留心注意的“高壓線”。
9.有條件的愛
有的父母會把對寶寶的愛跟寶寶的行為連在一起,給予愛是以寶寶必須做出相應的行為為前提條件,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寶寶終生不會認真去愛別人和被別人愛。
10.被拒絕不等于沒面子
父母要讓寶寶明白,確實有很多事他們還不能做、有的甚至有危險性,父母要引導寶寶理解拒絕他們的要求是一種保護。父母的態度要溫和、耐心和平等,讓寶寶獲得被尊重的感覺,明白“我被拒絕與‘面子’無關”。
11.減少關注
父母要適當減少對寶寶的關注,讓他們決定玩什么和怎么玩,可以遠遠地觀察寶寶,以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保護其自尊。
12.感受過程的美妙
好強而又敏感的寶寶想贏怕輸,在學習新游戲時,他們往往表現出退縮。父母要盡量淡化新游戲的難度,讓寶寶放松地玩兒。例如,先把零散的木塊拼裝成“組塊”,讓寶寶獨立擺放,對他們的嘗試行為進行肯定,表揚他們付出的努力,使寶寶把注意力放在享受過程之中,而不是只關注結果。
上面提到的行為會在不經意間毀掉寶寶的自尊心。父母們如果存在著小編提到的這些行為,希望能夠盡早地改正過來。尋醫問藥網站祝您與您的家人健康、平安!
-
讓孩子喜歡并主動學習的秘密讓孩子喜歡并主動學習的秘密是什么呢?對于學齡期的孩子來說能喜歡上學習并且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每個家長共同的心愿,但是
-
寶寶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有哪些隨著寶寶身體正常發育,使之此時到了應該進行學走路的時間,但往往在學習走路的過程會出現左右搖擺不定,并且有時走路姿態十分酷
-
家長在和寶寶交流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隨著寶寶逐漸的增長,此時語言功能的完善正逐步的有所提高,所以家長要利用正確引導去進行和寶寶加以交流,但家長注意不要過分滿
-
家長請你告訴孩子讀書的這些好處家長請你告訴孩子讀書的這些好處嗎?俗話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可以讓你明理,讀書可以提高你的內涵。也許孩子會說“讀
-
培養高智商寶寶的六大秘訣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提高寶寶智商的方法,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跟孩子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