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話改善親子關系 你知道嗎?
生活中,有的父母總是會時不時的羨慕別人的孩子與父母玩得貼心,而自己與孩子總是會有小小的隔閡存在。其實,這都是親子關系好壞導致的。今天,尋醫問藥網站的小編就在這里向父母們送來福利,告訴父母們改善親子關系的十句話吧!
1.“I care。” (我在乎。)
家庭成員之間說“我不在乎”(I don’tcare。) 可能是很危險的事。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無所謂。父母和孩子之間,理應相互關心對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讓對方開心,盡量避免讓對方難過,讓對方摔跟頭。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員之間就會各顧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而在乎,如同紐帶,讓家庭成為一個緊密的集體。
2.“You can have your space. ”(你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時環繞立體聲包圍。孩子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間,有時候需要和父母保持適當距離。有些話,沒有必要一再嘮叨。給他人一點空間的同時,也給我們自己一點空間。有“安全的距離”,反而會讓關系更親密。就好比樹一圈籬笆,反而能讓鄰里相處更和諧一樣。(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3.“Let’s talk。”(我們聊聊。)
孩子和父母發生矛盾,不如找個雙方都很放松的場合,比如咖啡館,茶樓,用“我們來談談”開始,推心置腹談談。話悶在心里,誤會了他人看不見,委屈了他人也看不見。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不會長腳跑。回避是不行的,因為一轉角,問題接著又和你撞見。
不如直面問題,面對真相,那真相讓你自由。可是在生活里,多少人在過著“捂著耳朵吃炒米—— 自己哄自己”的日子啊!與其在背后論他人的短長,使得話傳來傳去傳走樣,不如直接和對方說。這很難,可是誰許諾過關系的經營容易呢?
4.“Let's forget and forgive. ”(盡量忘記并原諒。)
寬宏大量的大道理誰都懂,但落實到具體人身上就難了。家庭內部,相互之間有所得罪,要是計較下去,一環套一環,錯誤和冒犯相互糾結,沒有理得清的時候。外人往往都明白“清官難斷家務事”,不多插手,可是自己怎么辦呢?快刀斬亂麻的辦法,只能是忘卻和原諒。
記仇可恥,原諒高貴—— 這種品質,違反我們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們擺脫關系困境的唯一辦法。這是日后夫妻關系中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胸懷是練出來的。得從小就讓孩子練習,使得他們把忘卻和原諒當成理所當然的事,這樣他們以后的各方面人際關系更和諧。
5.“You've got an anger issue。”(好像有什么事讓你生氣了。)
很多家長忽略青少年發怒這些性格上的因素。當今社會戾氣很重,人人都一肚子憤怒。有時候,表現出義憤,使得我們顯得富有正義感。美國人往往把憤怒看成是一個不好的品質。常發怒的人,被視作有怒氣問題(anger issue), 嚴重的被視作心理疾病。
6.“We are all dysfunctional。”(每個家庭都不是百分百完美。)
在視野狹隘的時候,我們擔心自己的家庭和別人的不一樣,并因此難為情。“跟人一樣”是不少家長鼓勵、鞭策自己和孩子的一個說法。問題是沒有一個家庭是正常的,家家都有自己的問題。讓孩子接納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這會讓他們學著接納以后勢必也不完美的單位、婚姻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并在此基礎上尋求改進。我們也不能過早給孩子們灌輸宿命感,讓孩子認為自己生在某樣的家庭里,結果就一定先天決定。
不要告訴他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人是可塑的,也是可以改變的。什么樣的家庭里,都可以成長出杰出的、健康的、高效能的人。同樣,也不要把任何失敗,怪罪給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種走不出去的無助心理的泥沼。
7.“My kids are probably just average. ”(對自己說的:我的孩子或許很普通。)
我們常聽美國小孩夸孩子特別,出色,等。為了這樣的出色,美國一些中產家庭對孩子推得很厲害,不亞于虎媽,只不過可能他們是在體育方面推,而不像我們在文化課和音樂方面。據說美國小孩打棒球的時候,那些兒童棒球聯賽(Little League Baseball)能激發出孩子身上最優秀的東西,比如團隊協作和隊友之間的關愛,同樣也能激發出家長身上最壞的東西,因為家長求成心切,會催逼自己的孩子,甚至對其他孩子或者對方球隊話語粗魯。
但我也發現,大部分美國家長,在孩子失落的時候,對他們的平凡非常包容。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但有時候我們需要放松一些,允許孩子普通,這樣就更容易接受他們的方方面面,包括他們的挫折和失敗,這反而能拉近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我們也能在孩子最脆弱的時候去接受、關心他們。不要做勢利的爸爸媽媽,孩子有出息了才去關注他們。
8.“Let's create some memories。” (我們制造一些回憶吧。)
美國家長非常重視給孩子創造一些未來能回憶的事件。這包括打破生活的常規,去別的地方度假。但這未必要花錢。一些蓄意制造的親子機會,作用不比花錢度假小。中國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比較“順其自然”,但美國人強調一些有結構的活動。比如我記得我孩子上學的時候,學校安排Doughnuts with Dad(和爸爸一起吃多納圈)、Muffins with Moms(和媽媽一起吃松餅)、Mom and Son Day(媽媽和兒子親子日), Dad and Daughter Party(爸爸和女兒親子日)這些活動。
有些活動還是頗有必要的,我發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時候父母一方可能會和孩子疏遠,比如青春期的女兒,有時候會跟爸爸疏遠。這些刻意安排的活動,有助于讓這些關系更親密,也能創造留給未來的記憶。當然,記憶總是有好有壞,我們不能光當攝影師,還要學會當剪輯,把不好的地方給編輯掉。帶著垃圾往前走,生活是無法精彩的。
9.“I'll be there for you。”(我會永遠做你靠山。)
當小孩有所需要的時候,沒有什么比父母親都不在、不管更無助的事了。父母不必任何時候都得在孩子身邊圍繞著轉,有時候他們只需要沒油的時候,你像一加油站一樣,等在他們的下一個出口。幼子在,不遠游,能守護在孩子身邊,非常有必要。不要把自己的離開,說成是生活所逼的“無奈”。這樣的無奈其實比我們想像地要少得多,很多是個人選擇,我們歸結給外部原因,以求內心安寧而已。你真有心,總是有辦法。
10.“The particulars get us。” (細節定成敗。)
上述大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你給孩子講的大道理孩子也知道。可是你要告訴他們:魔鬼在細節中。任何一件可能會影響親子關系的細節上,我們如果先別急著順著自己的性子和本能,而停下來想一想再說,再做,可能會好很多。孩子們也一樣,不要讓他們贏在道理,輸在實踐的細節上。
以上就是小編向父母們介紹的改善親子關系的十句話,父母們都了解了嗎?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呵護與陪伴,父母們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小編也在這里祝愿寶寶們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融洽。
-
讓孩子喜歡并主動學習的秘密讓孩子喜歡并主動學習的秘密是什么呢?對于學齡期的孩子來說能喜歡上學習并且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每個家長共同的心愿,但是
-
寶寶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有哪些隨著寶寶身體正常發育,使之此時到了應該進行學走路的時間,但往往在學習走路的過程會出現左右搖擺不定,并且有時走路姿態十分酷
-
家長在和寶寶交流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隨著寶寶逐漸的增長,此時語言功能的完善正逐步的有所提高,所以家長要利用正確引導去進行和寶寶加以交流,但家長注意不要過分滿
-
家長請你告訴孩子讀書的這些好處家長請你告訴孩子讀書的這些好處嗎?俗話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可以讓你明理,讀書可以提高你的內涵。也許孩子會說“讀
-
培養高智商寶寶的六大秘訣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提高寶寶智商的方法,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跟孩子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