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而非“成才”
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那何為人才?有很多人步入社會以后,擁有淵博的知識,優厚的待遇,但是帶人冷漠,遺棄親生的父母,不盡贍養的義務,這也算高素質的人才嗎,他對社會做出再大的貢獻又有何意義。
家長忽視情緒情感,孩子心理易消極
家長的教育關注點能直接反映其教育態度和期望。調查發現,家長在小學階段最關心孩子的方面從高到底排名,“健康安全”排名第一,“日常學習”排名第三,“情緒情感”排名最后。
對年紀小一點的孩子而言,家長關注孩子的安全非常有必要。《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劉稱蓮告訴記者:“孩子在認知等方面的能力還沒有發展起來,家長必須關注他們的安全,還有學習成績這方面,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上有很好的發展、生活幸福,這是家長美好的期望。”
但是如果家長忽視對孩子興趣愛好、情緒情感、性格養成等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會對孩子心理會形成消極影響。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家庭教育專家李老師接受采訪時表示:“忽視孩子‘成人’的教育,容易使孩子形成情感障礙和人格障礙;會讓孩子產生對父母的不理解,甚至逐步發展到怨恨心理。”
李老師表示,對于孩子來說,重學習成績、輕視全面發展導致的結果是:孩子缺乏理想和責任、適應能力差,理想破滅后有失落感和焦慮感等;而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導致的結果是:壓抑了孩子的創造性和進取精神,不能形成健全的個性、人際交往能力差等,嚴重破壞親子關系的和諧與有效溝通。
分數只反映孩子學習情況一部分
調查顯示,在家長的自我評價中,子女成績優秀的家長認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很好”的為34.91%,子女成績較差的家長僅為5.12%;認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較差的家長中,子女成績好的家長比例僅為2.96%,子女成績差的家長則高達33.69%。這種以“學習”為標尺的評價方式,成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對自身評價的重要標尺。
“按照這些家長的觀念,孩子考上了大學就說明家庭教育成功了?”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趙忠心表示:“不是這樣的。現在出現了許多高學歷的啃老族,他們沒有獨立適應各種環境的經歷,沒有獨立與其他人打過交道,遇到困難挫折也沒有獨立克服過。說明家庭教育非常不到位。”
趙忠心指出,學習情況不單純等于分數,分數只能反映孩子學習情況的一部分。“學習成績與將來的社會成就不一定成正比。孩子的學習能力才是家長應該重視和培養的。”
某研究專家在調查也發現,學前班不僅不能幫助小學生在學習早期贏得任何學業優勢,而且也不能對其小學階段的學業產生積極作用。擇校并不能讓成績優秀或良好的小學生比例因此升高,并不能給家長帶來期待中的效果。額外作業時間與小學生學業水平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更多的作業時間并不一定帶來更好的學習成績。
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提升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培養人才的前提首先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從娃娃抓起,教會他們感恩,教會他們擔當,教會他們自強。教會他們尊重。因此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至關重要的,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所在。
-
讓孩子喜歡并主動學習的秘密讓孩子喜歡并主動學習的秘密是什么呢?對于學齡期的孩子來說能喜歡上學習并且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每個家長共同的心愿,但是
-
寶寶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有哪些隨著寶寶身體正常發育,使之此時到了應該進行學走路的時間,但往往在學習走路的過程會出現左右搖擺不定,并且有時走路姿態十分酷
-
家長在和寶寶交流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隨著寶寶逐漸的增長,此時語言功能的完善正逐步的有所提高,所以家長要利用正確引導去進行和寶寶加以交流,但家長注意不要過分滿
-
家長請你告訴孩子讀書的這些好處家長請你告訴孩子讀書的這些好處嗎?俗話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可以讓你明理,讀書可以提高你的內涵。也許孩子會說“讀
-
培養高智商寶寶的六大秘訣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提高寶寶智商的方法,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跟孩子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