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被競爭性快樂包圍
現在的教育體系不斷的為了升學率而不斷地給孩子加壓,是孩子陷入了競爭性快樂里不斷掙扎,孩子要的快樂其實不多,吃到東西時的快樂,游戲時的快樂,甚至是受到表揚時的快樂,請不要剝奪孩子的快樂,不要讓孩子被競爭性快樂包圍。
毫無條件地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個可能犯錯的血肉凡軀,并歡迎改變、死亡和受苦。處在至樂中,無論不舒服或愉悅,我們都欣然接受;我們不執著于結果,而能享受和體驗充實的人生,我們對于沿途的幸福安適與種種經驗充滿了感恩之心,而能心平氣和地對待他人和自己。
教育號稱“一切為了孩子”。
但是,一位在教育部門的朋友說,學校教育體系的實質是官員想有政績,政績就是升學率,政績的壓力經過校長、級組長、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層層傳遞給學生?梢,絕非是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教育官僚的業績是由孩子們的努力所實現。于是,在國內很多小學中,老師鼓勵孩子在考試中抄襲是普遍現象。于是,中小學生沒有真正的自習課,因為自習課已經被各科老師搶占。于是,家長每天收到老師們的短信,說孩子不如其他同學,令家庭崩潰!
家長欲望無止境
懷孕時,只希望孩子正常就好了,別是怪胎就行;生下來,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了,別總生病;孩子逐漸長大,看著小小的他,只希望他開心就好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進入幼兒園,比較心開始升起,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出色;從此以后,一發而不可收,希望孩子在人生每一步都比別人家孩子更出色一些。假若突然間,孩子生了重病,父母的意愿一下子又跌回原處——希望他健康快樂就好。
競爭是低級樂趣
家長與老師們熱衷的所謂的“教育”認為:要么是孩子在巨大壓力下成為卓越人才,要么是孩子終日無所事事而成為庸才。其實這是個偽命題,真正的輕松總是伴隨著能力的解放,會帶來真正的優秀。荷蘭心理學家羅伊·馬丁納認為快樂有三個層次:競爭式快樂、條件式快樂和無條件快樂。
競爭式快樂,所謂競爭式快樂,就是一定得我比你強,這樣才快樂,否則就痛苦。譬如多名高中生對我說,他應該能考上一所不錯的重點大學,但一想到他的同學中有人能考上北大清華,他就快樂不起來。
條件式快樂,去除掉了競爭的成分,是很客觀的快樂。你要一個條件,只要這個條件得以滿足,你就會很快樂。譬如你的愿望是掙到多少錢以獲得經濟上的自由,當這個愿望實現后,你很快樂,而不會沉浸在“比爾·蓋茨比我有錢多了”的痛苦中。
-
談談嬰幼兒早期教育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而且在早期的教育方面其實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一個隱患的,如果是沒有更好的區域,幫助寶寶正規的去
-
孩子不聽話 父母能打嗎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了家長頭痛的事情,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避免對孩子進行體罰許多的孩子,有的時候不得不打,但是一時氣不
-
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都有哪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留守兒童的一些生活事項,平時很多的留守兒童內心比較的孤獨,思念自己的父母,還會出現叛逆心理,大
-
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五大殺手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聰明,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孩子的身心保健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兒童的健康教育問題,平時
-
如何開發培養寶寶的記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寶寶的記憶能力,培養方法,而且要注意讓孩子的大腦不斷地重現一些問題,這樣才能開發寶寶的智力,并